【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生活习俗——服饰(周亚利)

摘要:慕容鲜卑早期从事狩猎和畜牧生活,野兽和牲畜的皮、毛成为他们穿衣的主要原料。

前燕后燕北燕史

前燕后燕北燕的生活习俗——服饰

文图/周亚利(辽宁朝阳)

  慕容鲜卑的服饰经历了原始的以适应狩猎、游牧、骑射为主的服饰到适应农耕文明和封建礼制需要的服饰发展变化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慕容鲜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仰慕和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并逐步融合的历史。

  慕容鲜卑早期从事狩猎和畜牧生活,野兽和牲畜的皮、毛成为他们穿衣的主要原料。用毛皮制成的皮衣——裘,是鲜卑族的主要御寒衣服。他们常穿的皮衣还有襦和皮袍,襦是自膝以上的短衣,皮袍是长至足部的长衣。《述异记》云:“干罗者,慕容廆十二世祖也。忽一夕,着金银襦铠,乘白马,金银鞍勒,自天而坠,鲜卑神之。”说明襦衣是慕容鲜卑有悠久历史的服装。辽宁朝阳十二台鲜卑墓葬发现死者外套皮袍,腰部有一铁包银方环形带扣。

  ①《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九。

  ②《朝阳十二台乡砖厂88Ml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ll期。

  东汉以后,鲜卑与汉族的交流过程中,吸收了汉族的纺织品和服式,鲜卑的衣服开始发生变化。慕容廆时期,江南的桑种传入东北,开始桑织布的生产,从而进一步改变了鲜卑人的着装。考古发掘的三燕时期鲜卑墓葬中,发现过死者穿着丝织类衣裤的痕迹。慕容氏建立燕政权以后,布匹不仅进入鲜卑人的日常生活,还成为最高统治者赏赐臣下的重要物品。

章吉营子西沟出土鎏金铜带具

喇嘛洞墓地出土鎏金镂空铜带具

  慕容鲜卑的发式大致经历过披发、髡发、步摇冠三个阶段。

  慕容氏最初的发式是披发,又作“被发”,即让头发自然生长,在头上披散着。这是北方少数民族最古老的发式,显示出游牧民族粗犷、放任的精神风态。慕容氏的披发习俗保持时间很长,十六国时期仍可见到。前燕王慕容皝在上晋朝表中说,“臣被发殊俗,位为上将,夙夜惟忧” 。慕容儁称帝前,群臣劝儁称尊号,慕容儁说,“吾本幽漠射猎之乡,被发左衽之俗”

  ①《晋书》卷一百九《慕容皝载记》。

  ②《晋书》卷一百十《慕容儁载记》。

  髡发,史书又作“髡头”。史载与鲜卑同俗的乌桓“父子男女相对蹲踞,悉髡头以为轻便”。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现的汉代乌桓鲜卑人壁画墓资料可以窥见到髡发样式。墓主人为护乌桓校尉,在其墓门甬道、前室壁画等处所绘的乌桓与鲜卑人,皆着赭色衣服,头上无巾帻冠帽,而是剃去头部四周毛发,仅保留颅项部分头发,并编成小辫。这应是乌桓鲜卑男子的髡头式样,而妇女髡头是否也是这样,缺乏考古资料,尚无从得知。髡发仅在特殊场合或婚礼仪式时实行,说明两汉时鲜卑人的髡发习俗尚未流行,直到两晋十六国时期才比较普遍。

  ①《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

  ②《和林格尔发现的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文物》1974年第l期。

  髡头发式简单,头上饰物也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们在髡头之后作髻,加冠,冠上配有饰物,从而使慕容氏发式与头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出现了富有特色的步摇冠式。步摇本是一种首饰,用叶形或圆形金饰片穿缀在头上的金枝或别的金饰片上,行走时金片摇颤作响,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故名“步摇”。

  中国最早出现步摇的名称是在战国时期宋玉作的《讽赋》,内有“垂珠步摇,来排臣户”句。汉代以后,特别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步摇冠在中原地区十分流行,成为贵族男子、妇女常戴的头饰。文献中“步摇”一词,或称“金步摇”、“步摇花”或“步摇钗”。

  东晋十六国时期,原先在汉族地区流行的步摇冠成为慕容鲜卑贵族魅力极强的头饰,并且成为鲜卑文化中最具特征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在三燕时期的鲜卑墓葬中屡有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8年,在慕容氏活动的辽西朝阳地区,出土步摇冠饰的鲜卑墓共十一座,每座墓出土的步摇冠饰,少则一件,多则四件。

甜草沟1号墓出土金步摇饰

冯素弗墓出土金步摇冠饰

  慕容氏的步摇冠虽然是借鉴汉族头饰,但它又具有更多自己的特征。根据出土的实物资料,步摇冠有花蔓状和顶花状,总体上都可分为山题、干枝、步摇叶三部分。山题是冠饰的前额底座,因呈“山”字形而得名。干枝作树枝状,枝上安插步摇叶片。步摇叶片呈桃形或圆形,以干枝为依托,摇动作响,是冠顶部最生动的部分。北票房身村墓出土的步摇冠,整体造型如花树状,以金片为之,底部造型如山,中间透雕云纹,上连枝叶花饰。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步摇冠,下部以金片作成十字形笼冠梁架,架于头上,梁架顶部置一仰钵形托座,上插六根金枝,枝上绕环,环上穿金叶。与文献相对照,可确认它们即是当时北方流行的步摇冠。

  ①《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l期。

  ②《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文物》1973年第3期。

  步摇和摇叶自西域传入中国后,虽然在汉晋文献中有少量记载,但最盛却是十六国时期的慕容鲜卑。自莫护跋开始戴步摇冠,其后相沿成习,直到前燕慕容儁于称帝时,“服周之冕”,才接受了汉族帝王的服饰,但贵族仍然喜戴步摇冠。北燕灭亡后,随着鲜卑文化的消逝,北方风格的慕容氏步摇冠也在中国大地上渐成绝响。史载,在遥远的西北地区,作为慕容鲜卑的一支的吐谷浑人“首戴金花冠” ,当是步摇冠的遗俗。包括步摇冠在内的鲜卑文化,于十六国时期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传播。因此,当步摇冠在中国本土基本消失之后,却在朝鲜和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东亚骑马文化共有的一个特色,又持续使用了一二百年之久。

  ①《晋书》卷一百十《慕容儁载记》。

  ②《魏书》卷一百一《吐谷浑传》。

  以游猎为生的鲜卑人,很早便穿皮制的靴和鞋。有长筒的为靴,无长筒的称为鞋。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东汉鲜卑墓葬中发现有皮靴残迹和钉于靴上的贝形铜泡及小金泡饰。

  ①《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部分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第2期。

  慕容鲜卑人脚上也穿用动物皮缝制的皮靴或皮鞋,贵族男女穿的鞋面或靴筒上还钉有圆形金泡作装饰,军队将士普遍穿长筒马靴。慕容皝在写给东晋大臣顾和的书信中就有“今致绣靴一量”的句子。前燕慕容暐被苻坚吞并后,慕容永“徙于长安,家贫,夫妻常卖靴于市”。朝阳等地发现的三燕时期慕容鲜卑墓葬,经常见有皮靴痕迹。

  ①《太平御览》卷六九八《服章部·慕容皝与顾和书》。

  ②《魏书》卷九十五《徒何慕容永传》。

  除了皮靴、皮鞋以外,慕容鲜卑人还应有以布、木、草、丝等为材料制作的鞋。上面提到的慕容皝赠给顾和的“绣靴”,靴子上应有用丝线等刺绣的花纹。既然有靴、鞋,脚上当然穿着袜子。缝制袜子的原料,早期用皮毛,后来使用棉布、丝线等。

奉车都尉墓出土鎏金铜带钩

  古人束腰的皮带称“带鞓”。革带上有钩,称“带钩”。带上衔蹀躞之环以挂弓矢刀剑之用,称“带胯”,亦作“带銙”。带佩则是腰带上的佩饰。《楚辞·大招篇》曰:“小腰秀颈,若鲜卑只”。王逸注云:“鲜卑,衮带头也。”这种“衮带头”,就是带钩。《汉书·匈奴传上》载:汉文帝遣使赠送匈奴单于物品中有“黄金犀毗一”,颜师古注曰:“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或说“鲜卑”就是胡带之带钩。《汉书·匈奴传上》注引张晏曰,“鲜卑郭洛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是说鲜卑的祖先东胡人喜欢佩带饰有“瑞兽”花纹的皮带。在鲜卑慕容氏的服饰中,带饰颇具特色,既起到束腰的作用,又具有装饰美。蹀躞带是慕容氏常见佩饰,它分为带钩、带身、蹀躞三部分。带钩原是中原汉人使用的饰物,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慕容鲜卑受汉文化影响,亦使用带钩,并形成风习。考古发现的朝阳三燕时期的带钩数量较多,形式不一,但基本上为琵琶形,长七厘米左右,一端曲首,背有圆钮。多用铜制,亦有用铁等材料制作者。如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和奉车都尉墓出土的琵琶形铜带钩,尾钩折曲呈鸟首状,通体鎏金。后燕崔遹墓出土的铜带钩亦为琵琶形,钩首短而圆折,似禽首,背有一圆钮。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存长8.5厘米,形体较大。

  ①《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文物》1984年第6期。

  ②《辽宁朝阳后燕崔遹墓的发现》,《考古》1982年第3期。

  ③《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文物》1973年第3期。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生活习俗——饮食(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文学音乐史学——史学(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文学音乐史学——音乐(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文学音乐史学——文学(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经济——手工业及商业(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经济——手工业及商业(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经济——畜牧业(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经济——农业(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重要战役(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重要战役(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前燕后燕北燕的“胡制”政治制度(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前燕后燕北燕的“汉制”政治制度(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前燕后燕北燕的“汉制”政治制度(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灭亡(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发展(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发展(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建立(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灭亡(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衰落(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衰落(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衰落(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四)(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灭亡(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灭亡(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灭亡(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四)(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四)(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慕容鲜卑的崛起(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慕容鲜卑的崛起(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慕容鲜卑的崛起(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诸部(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诸部(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的渊源(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的渊源(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一》(周亚利)

小链接
  周亚利,1956年5月出生,研究馆员,政协朝阳市第八届委员。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朝阳博物馆先后从事考古、陈列、群教工作,曾任考古队员、陈列部主任、群工部主任。1986年6月至8月赴日本北海道随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7月30日当选为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亚利主编或执行主编的著作有:《前燕后燕北燕史》(被评为2012年朝阳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慕容鲜卑饮食文化》《辽金朝阳佛教文物》(上册)。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朝阳佛教史》(被评为朝阳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龙城宝笈·朝阳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精品》《朝阳佛舍利》《佛教圣地凤凰山》《前燕史话》等著作。

周亚利展馆

[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