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三燕宫城南门遗址、后燕“龙腾苑”遗址保护开发利用(上)(周亚利 李家宾)

摘要:朝阳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丰富,随着朝阳文化产业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重要遗存的保护开发利用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

三燕宫城南门遗址、后燕“龙腾苑”遗址保护开发利用(上)

文图/周亚利 李家宾(辽宁朝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遗产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今社会一项重要任务。

  一、朝阳三燕重要遗址面临的问题

  朝阳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丰富,随着朝阳文化产业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重要遗存的保护开发利用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下面就朝阳三燕宫城南门遗址、后燕龙腾苑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问题谈点儿粗浅认识。

  三燕宫城南门遗址。1991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在朝阳市城市改造过程中,对老城西北角的“城墙疙瘩”、剪子胡同东侧、朝阳二中西侧、五一路东侧等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发现了数段南北向的夯土城墙。此外还对营州路(东大街和西大街)之北,大、小什字之间地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辽金时期的建筑基址。这一时期的勘探、发掘的主要收获是明确了《朝阳县志》所记的“城墙疙瘩”即朝阳古城的西北角,以今南塔、北塔、佑顺寺、关帝庙为中心的老城区就是隋唐时期的柳城遗址,很可能也就是龙城遗址。

  2003年,朝阳市政府对以北大街为中心的老城区北部进行全面改造,7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命组成朝阳老城区考古工作队,对老城区北部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勘探和重点地段的抢救发掘,截至2006年底连续工作了4年,考古发掘取得较大收获,发现有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北部城墙和北门、东城墙和东门、西城墙和西门,明确了朝阳古城的准确位置、沿革,尤其是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的发现,前燕始筑城夯土的确认,为证明北部城墙亦始筑于前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龙城自前燕始建,经北朝、唐、辽金元时期,一直沿用至今。2019年,三燕宫城南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除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用土覆盖保存外,其它遗存已经被现代建筑所覆盖。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目前以金属网围圈保护,但仍搁置未利用。

  后燕龙腾苑遗址。位于今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木营子村(现改名为“慕容村”)域内。当地有两座疑似人工堆砌的高大土山,当地人称为东团山子、西团山子,面积约两平方公里。1971年,木营子村社员在西边的土山底下打井,挖出黄金饰品两件,人们不知为何物,感觉形似帽子,便形象地称之为“金帽子”,这就是今天众人皆知的“金步摇”。朝阳县文化馆的孙国平闻讯后,与孙三礼前去调查,收回了金步摇,交给了朝阳地区博物馆(今朝阳市博物馆),由此,世人对木营子村的关注日渐升温。1976年,孙国平在野外调查时,对木营子村内兀立的这两座土山萌生研究兴趣,直觉提醒他,这两座土山很可能与历史上的龙腾苑有关,特别是东边那座土堆,砖厂正在取土,孙国平认为有必要进行勘探发掘。恰好,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的李庆发来朝阳,孙国平向他提供了线索,两人骑自行车前去调查,认为很可能是一座大型古墓。李庆发从赤峰宁城找来探工,由地表向下探到六米深,未发现任何墓葬痕迹,否认了该土堆为古墓的可能性。

  这之后,孙国平并未放弃,继续对此地进行深入考察,配合当时由省博物馆下派到朝阳地区工作的朱子方先生调查此地。经实地考察后推测,位于今朝阳北七公里的木营子村附近的“东团山子”和“西团山子”遗址有可能是龙腾苑中的景云山遗址和宫殿建筑遗址,并由朱子方写出《记后燕龙腾苑遗址的发现》一文,发表在《东北地方史研究》1984年创刊号上。这一判定,目前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日前,由于朝阳市三燕文化产业开发的需要,正由辽宁省考古研究院对此遗址进行勘探发掘,我们期待此遗址的性质在发掘后能有一个定论并有重大发现。

  二、如何保护两处重要遗址

  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的保护。

  开发利用的前提是保护。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自发掘完后就以掩埋、网围的方式进行保护,至今仍埋于地下。可喜的是,随着朝阳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的展开,市有关部门已经将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的开发利用提到日程上来,并请北京有关单位对遗址进行保护方案设计。我个人对设计方案初稿基本支持,因为它符合对遗址的保护原则。一是原真性。原真性,即非假的、真实的,也就是发掘现场原貌,代表了一种事物的原始性与不可质疑性。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原真性原则作为评判世界文化遗产评选的重要原则参考。1994 年通过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中,原真性问题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原真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评价标准,是衡量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的重要参考。建筑古迹保护与修缮的原真性,是建筑古迹保护与修缮过程中须遵守的具体准则,强调的是在保护前提下,不改变建筑古迹的原状与历史痕迹,它意味着真实、完整地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及其体现这种价值的状态,有效地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环境,并通过保护延续相关的文化传统。

  针对建筑古迹的原真性修复,一般采取整体保护与局部修复的方法进行,将文物古迹按照其历史原貌进行完整保护与修缮,它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针对文物古建的历史史料、建造细则、技术工艺等领域有着全面的学习与掌握。因此,修复与保护具有客观性,绝非主观的个人创造。同时,建筑古迹保护与修缮是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过程,“修复原状”不等于“修复如新”,对于一些已经破坏或损毁,但对人类文明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的历史遗迹来说,在原址上的修复必须谨慎,应在保持原有历史价值的前提下做到对文物古迹最小干预,不破坏古迹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对古遗址保护的另一个原则是再利用原则。古代建筑遗址的再利用指的是文物古迹在保护前提下的可持续“利用”。再利用原则同样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态度。一方面,文物古迹的可持续利用是延续文物古迹在城市空间中的正常机能状态,文物古迹不是僵化的古董,而是城市生活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文物古迹的再利用在保存自身历史价值的前提下,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是城市文化活动和城市文明发展有力的助推器。

  古遗址保护的另一个原则是可持续原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早已使得城市生活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大多数历史性城市来说,城市历史的景观化与旅游化虽然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但却使得历史旧城产生了众多旅游后遗症。因此,如何从城市生活的角度重新看待城市的保护与可持续,是历史性城市必须处理的核心问题。城市生活的保护与可持续,要求的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当代发展与城市生活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共生。城市设计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城市保护与发展之间求得一种平衡,使人们能够既身处在充满历史的城市环境之内、又能生活于有良性发展的城市“文化”之中。

  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的文物保护设计方案正是在这种原则下进行的,因此是可行的。

  龙腾苑遗址的保护。

  后燕龙腾苑遗址严格说来其性质还有待确定,也就是说它是不是龙腾苑遗址。日前,辽宁省考古研究院正在对此遗址进行发掘,相信不久就会揭开其历史真实面目。

  目前,西团山古墓葬区正在进行发掘工作,如果发现三燕时期有保留价值的墓葬或遗迹,应该加以保护并为文化产业开发所利用。

  “龙腾苑”遗址不同于龙城宫城南门遗址,龙城宫城南门遗址有原始的门道遗迹可以作为遗址博物馆的基础资料,而“龙腾苑”是古园林遗址,既没发现有原始建筑,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又很少,所以保护措施应有所区别。

(未完待续)

小链接

  周亚利,1956年5月出生,研究馆员,政协朝阳市第八届委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朝阳博物馆先后从事考古、陈列、群教工作,曾任考古队员、陈列部主任、群工部主任。1986年6月至8月赴日本北海道随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7月30日当选为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亚利主编或执行主编的著作有:《前燕后燕北燕史》(被评为2012年朝阳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慕容鲜卑饮食文化》《辽金朝阳佛教文物》(上册)。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朝阳佛教史》(被评为朝阳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龙城宝笈·朝阳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精品》《朝阳佛舍利》《佛教圣地凤凰山》《前燕史话》等著作。

周亚利展馆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