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一》(周亚利)

摘要:前燕、后燕、北燕(简称“三燕”)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慕容鲜卑以及鲜卑化的汉人建立的以“燕”为国号的三个区域性政权。

《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一》

文图/周亚利  编辑/安然

第一节  前燕后燕北燕的基本情况

  前燕、后燕、北燕(简称“三燕”)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慕容鲜卑以及鲜卑化的汉人建立的以“燕”为国号的三个区域性政权。鲜卑是东胡的一支,汉初为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因以为号。鲜卑慕容部在东汉中期已见于记载。三世纪初,慕容鲜卑入居辽西,三世纪末,慕容鲜卑在辽西地区迅速崛起。337年,慕容皝称王,国号燕,都棘城,建立慕容鲜卑的第一个政权,370年,前秦苻坚、王猛率大军围攻邺城,慕容暐率文武百官出城降秦,前燕灭亡。383年,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利,那些投降前秦的慕容鲜卑贵族趁机纷纷起兵复国。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政权。后定都中山。397年,后燕慕容宝在中原被拓跋魏打败,无法立足,将都城迁回龙城。慕容熙当后燕皇帝时,荒淫无道,穷奢极欲。407年,冯跋和高云乘慕容熙出葬苻皇后之机,杀掉慕容熙,拥立慕容宝养子高云为天王。409年,高云被豢养的爪牙离班、桃仁杀害,后燕亡。高云被杀后,冯跋被拥立为王,国号仍为燕,仍以龙城为都城,史称北燕,这是一个在以慕容鲜卑为主体民族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杀太子冯翼自立为王。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兵临龙城。尚书令郭生开城门招引魏军,冯弘及龙城民户均随高句丽军队东迁,北燕灭亡。

  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既有对两晋制度的沿袭,又有对慕容鲜卑传统制度的保留,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在国家的政权组织上,设置胡汉两套官员系统,分府理事,并分别隶属于最高统治者皇帝。

  胡汉分治政治制度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政治。

  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在继承两晋军事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既有对慕容鲜卑军事制度的保留,又有对汉族制度的吸收。前燕、后燕、北燕政权与两晋政权一样,集军、政大权于最高统治者一身。当时的军事活动也呈现着自身民族的特点。在争雄战争中注意发挥自己民族的优势,扬己之长,克敌之短。既丰富了当时的战略战术,也促进了相应战略战术的发展。慕容鲜卑精于骑射,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燕、后燕、北燕军队主要由步兵、骑兵组成。军队的基本兵力是以本统治民族部落兵为主体,是军队的中坚力量。常备兵大多是由鲜卑人充当。骑兵,尤其是装备有甲骑具装的重装骑兵在慕容鲜卑建邦立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慕容鲜卑立国之前,其经济生活中游牧经济占主要地位。随着慕容鲜卑的南迁,其经济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农业在慕容鲜卑逐渐兴起。立国以后,随着汉化的推进,经济也从以游牧经济为主转变为以农业经济为主。土地制度,基本上是国有与私有两种形式。农业生产工具种类齐全。有铁铧、犁、铲、锸、镰、䦆、三齿钗、斧 、砍刀等等。农作物中有荞麦、大小麦、水稻、旱稻、大豆、小豆、黍、穄、梁、秫等等。

  前燕、后燕、北燕有着发达的畜牧业。畜牧种类较之建国前有很大的发展,文献中提到的饲养动物的种类有牛、马、驴、骡、羊、猪、鸡、鹅、鸭,另外还谈到了养鱼。

  前燕、后燕、北燕的手工业也具有一定的成就。青铜冶铸业是慕容鲜卑的传统手工业之一。这一时期,他们已经能够铸造大型名马铜像,可以看出其铸造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具也多有出现。铜鎏金镂空鞍桥是其马具系统的典型器物,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马具代表了此时期慕容鲜卑青铜工艺的水平。

  前燕、后燕、北燕的文学继承了汉晋文学的精髓,又融入了本民族的风格;在音乐上保留了具有鲜卑民族风格的“马上之声”,也吸收了各民族的音乐精华。而其民歌刚健质朴,明快简洁,在感情上直率粗犷,虽言辞简单,却又蕴含了深刻的意味以及鲜卑民族的生活体验。

  前燕、后燕、北燕的音乐,继承了慕容鲜卑早期的音乐,也吸收了中原王朝的传统音乐。这种经过融合而形成的宫廷音乐,反过来又影响了、丰富了中原王朝的传统音乐,从而被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封建王朝所吸收利用,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组成部分之一。

  前燕、后燕、北燕不仅因袭传承了魏晋以来的史官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史学家和史学成果,其史官所修诸燕史,为北魏崔鸿撰写《十六国春秋》和唐代杜辅所撰《燕纪》提供了部分基础资料,在中国史学史上留下不可忽略的一页。

  前燕是东北地区最早传入佛教并弘扬佛法的政权。此后,佛教在东北地区迅速传播。后燕时期,佛教思想在统治集团和平民百姓中广泛传播,佛教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文化、习俗等各个领域。北燕佛教发展迅速,盛极一时。北燕高僧昙无竭召集志同道合的和尚僧猛、昙朗等共二十五人,经过艰苦跋涉,屡经危难,终于到达印度,求得梵文《观世音受记经》一部,此经于刘宋元嘉三年(426年)被译出,后收入佛典总集《大藏经·华严部》,成为佛教重要经典之一。

  慕容鲜卑骑马文化,东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以后,骑马文化中的精华如马具、步摇等,在当地又得到了创造性发展,并延续了几百年之久。以骑马文化为显著特征的慕容鲜卑人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进行文化交流。位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龙城,不仅是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在包括鲜卑骑马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北路东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自曹魏初年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到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慕容鲜卑纵横驰骋在东北和华北大地,建都立国,统治区域曾经包括今天的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在五胡纷争、十六国林立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东晋十六国时期,由鲜卑建立的诸多政权中,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和土谷浑皆为慕容鲜卑所建。

小链接
  周亚利,1956年5月出生,研究馆员。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朝阳博物馆先后从事考古、陈列、群教工作,曾任考古队员、陈列部主任、群工部主任。1986年6月至8月赴日本北海道随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1月当选为政协朝阳市第八届委员。2007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7月30日当选为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亚利主编或执行主编的著作有:《前燕后燕北燕史》(被评为2012年朝阳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慕容鲜卑饮食文化》《辽金朝阳佛教文物》(上册)。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朝阳佛教史》(被评为朝阳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龙城宝笈·朝阳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精品》《朝阳佛舍利》《佛教圣地凤凰山》《前燕史话》等著作。

周亚利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