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一)(周亚利)

摘要: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其存在时间正处于我国南北大分裂、大动荡、众多民族相互争斗而至融合的时代。

前燕后燕北燕史

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一)

文图/周亚利(辽宁朝阳)

  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其存在时间正处于我国南北大分裂、大动荡、众多民族相互争斗而至融合的时代。广大北方地区处于各族政权林立,各政权之间互相争雄混战的局面之中。各政权之间常进行攻灭他国的兼并战争或关乎双方生死存亡的决战,因而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战争次数多、战争规模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前燕、后燕、北燕的军事制度在继承两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既有对自己民族特点的保留,又有对汉族制度的吸收。

  当时的军事活动也呈现着自身民族的特点。在争雄战争中注意发挥自己民族的优势,扬己之长,克敌之短。既丰富了当时的战略战术,也促进了相应战略战术的发展。慕容鲜卑精于骑射,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军事领导机关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以皇帝身份亲自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时,晋武帝另设尚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掌理军政事务。又设中书省,掌管朝廷奏章、诏命及顾向应对,中书省的官员是皇帝的近臣,常可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实际权力大于尚书省。西晋灭吴之前,晋武帝是名实俱符的全国军事统帅,直接领导和指挥全国军队。灭吴后,晋武帝在尚书省六曹尚书中设置五兵尚书一职,其下再设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等尚书郎,主管全国军政事务。但尚书省要听从皇帝旨意,军事最高领导权仍在皇帝手中。此后直至东晋,五兵尚书历代沿置,成为主管日常军政事务的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前燕、后燕、北燕既有对两晋制度的沿袭,又有对自己民族传统制度的保留,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在国家的政权组织上,设置胡汉两套官员系统,分府理事,并分别隶属于最高统治者皇帝。前燕、后燕、北燕政权与两晋政权一样,集军、政大权于最高统治者一身。最高统治者一方面称帝(或称王),一方面又保留其大单于的称号,以表明他们的少数民族政权性质。政权中,军队成员及兵源主要来自少数民族,因而胡治系统中的大单于实即最高军事统帅。最高统治者一般兼任大单于。以大单于为首的单于台,既负责统治各少数民族人民,又主掌军队征战诸事,握有军政大权,是胡汉分治下少数民族政权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但后来随着其政权汉化的加深,大单于一职也交给太子担任,但一般要加以汉官称号。这时的大单于已不仅仅是各少数民族的首领,而是皇帝或燕王之下的高级官员,其地位已降于皇帝之下。这时的皇帝仍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而以大单于为首的单于台虽仍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但要听命于皇帝。

  随着慕容鲜卑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地采用汉族的官制。从军事领导系统说,如设置了主管全国军政的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并仿汉制设置各种名号的武官和将军。这时的都督中外诸军事或握有实权的高级武官以及他们的一套办事机构,便成为国家的军事领导机构,但最高军权仍在国主手中。一般来说,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及握有实权者皆为政权中的本族子弟甚至宗室子弟。

  前燕时期在脱离东晋政权后,不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而是设都督某州诸军事职务。如前燕王慕容儁“以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慕容暐时期,以“慕容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兗、豫、雍、益、梁、秦等十州诸军事……”后燕则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晋书》记载,慕容垂定都中山,置百官,立太子,以“慕容德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后燕永康二年(397年)八月,后燕“以辽西王农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录尚书事。”北燕职官虽然大部分承袭后燕,但不见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

  ①《资治通鉴》卷九九。

  ②《晋书》卷一○一《慕容暐载记》。

  ③《晋书》卷一二三。

  ④《资治通鉴》卷一○九。

二、军队体制

  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军队体制,大体沿袭魏晋。军队一般同于魏晋,有中、外军之分。但由于当时战争连年不断,各国疆域又经常变化,中、外军的界限常常不是以军队的驻地来决定,而是以同皇帝的亲疏关系和统御系统来区分。

  大体说来,凡是以本部族兵为主组成的军队,都属中军。其中一部分精锐由燕王(帝)亲自领导和指挥,称禁卫军。禁卫军一般皆由燕王(帝)本族成员组成,禁卫将士地位高于一般士卒,是全军精锐。禁卫军由燕王(帝)选任宗室子弟或亲信将领担任统帅。禁卫军平时宿卫军阙,战时随燕王(帝)或跟从燕王(帝)指定统帅出征作战。

  此外,太子东宫,也设有宿卫将士。从体制上说,东宫卫士也属于中央禁卫军。

  禁卫军之外的中军,一般亦由宗室大臣或皇帝亲信率领,负有护卫京师之责。统领禁军之外的中军者,有中军将军、卫将军等称号。

  外军,是指其统治区内的各地都督、刺史及城主、镇将、护军等所统军队。前燕、后燕、北燕与当时的许多少数民族政权,都仿照魏晋之制,在地方州一级的行政区内实行军政长官互兼的制度,以驻屯各军事要镇的统兵将领兼任所在州的刺史,有时加以都督称号,主持一方军事。他们所领的外军从性质上属于中央直属军队。外军中城主、镇将、护军所统军队,则兼有中央直属军和地方州郡兵的性质。

  三、军兵种与兵役制度

  前燕、后燕、北燕军队主要由步兵、骑兵组成。

  前燕、后燕、北燕的步兵是人数最多的一个兵种,是作战的主要力量。《资治通鉴》卷九七记载:“东晋咸康八年(342年) 十一月,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宀禹)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丽。”古文献在记述步兵活动时,一般不加兵种符号,而描写骑兵和水军时往往特加“骑”或“水军”字样以区别步兵。如同段下记载:“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故上述“四万”及“万五千”数词应指的步兵兵种的人数。大型战役时,步兵人数多以“万”出现。如:“东晋永和六年(350年)二月,燕王儁使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慕舆于自西道出蠮螉塞,儁自中道出卢龙塞以伐赵。

  ①《资治通鉴》卷九八。

  前燕、后燕、北燕均有骑兵兵种。《资治通鉴》卷九七记载:“皝帅步骑五万向柳城,兰不战而遁。”东晋咸康四年(338年)五月,后赵军进逼棘城,前燕王慕容皝打算离城逃亡,经军中将领慕舆根劝谏才中止逃亡的计划,但犹豫、恐惧仍然形于颜色。玄菟太守、河间人刘佩说:现在强寇在外,人心恐惧难安,事情的安危,都系于您一人之身。大王在此时无可推委,应当自我勉励以鼓舞将士,不应当显示出怯弱。现在事情很危急了,我请求出击敌军,即使不能大胜,也足以安定人心。于是“将敢死数百骑出冲赵兵,所向披靡,斩获而还,于是士气百倍。”同年十二月,前燕王慕容皝亲自率领各将领迎接段辽,段辽秘密和前燕国谋议颠覆后赵军。“慕容皝派慕容恪伏精骑七千于密云山,”在三藏口大败麻秋的军队,死亡人数达十分之六七。麻秋徒步逃脱,阳裕被前燕人擒获。后燕时,“宝闻魏有内难,不许,使冗从仆射兰真责珪负恩,悉发其众步卒十二万、骑三万七千屯于曲阳之柏肆,营于滹沲水北以邀之。”北燕时,冯万泥与冯乳陈一起叛变,“跋遣汲郡公弘与张兴将步骑二万讨之。”骑兵有时单独作战,有时以步骑配合,协同作战。在军队总人数上看,骑兵虽不及步兵人数多,但却是其精锐力量。

  ①②《资治通鉴》卷九六。

  ③《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④《资治通鉴》卷一一五。

  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军队的基本兵力是以本统治民族部落兵为主体,是军队的中坚力量。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常备兵大多是由鲜卑人充当。第一,他们是政权的支柱。第二,在对内和对外战争中,鲜卑人是主要执行者,他们在政权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往往比汉人要大。

  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兵役对象中还有汉人。《晋书·慕容儁载记》:“(儁)令州郡校阅见丁,精覆隐漏,率户留一丁,余悉发之。……改为三五占兵。”这种在州郡大规模地征发兵役,不可能只局限于鲜卑族,应该包括汉族和其它民族。

  强征和收降等手段是补充兵源的方法之一。强征主要是征发汉族民户充兵,这是在有战事时常用的补充兵源的办法。如前燕慕容儁为向中原发展,“令州郡校阅见丁,精覆隐漏,率户留一丁,余悉发之,欲使步卒满一百五十万,期明年大集。上述强征的汉人兵,一般在战事结束后即行返乡务农,不编入常备军中。

  ①《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

  收降也是扩大兵源的一个途径。如前燕元玺二年(353年),后赵乐陵人朱秃、平原人杜能、清河人丁娆、阳平人孙元各自拥兵,分别占据了所在的城邑,到353年十一月,他们全都向前燕请求投降。慕容儁任命朱秃为青州刺史,杜能为平原太守,丁娆为立节将军,孙元为兖州刺史,各自都留下来镇抚他们的营地。后赵灭亡的时候,其将领张平、李历、高昌都派遣使者投降了前燕,后来又投降了东晋,不久又投降了前秦,从各国分别接受了爵位,想以中立的方式自我保全。前燕光寿二年(358年)九月,慕容儁派司徒慕容评在并州讨伐张平,派司空阳鹜在东燕讨伐高昌,派乐安王慕容臧在濮城讨伐李历。阳鹜在黎阳攻打高昌另一部将的军队,没有攻破。李历逃奔荥阳,其兵众全部投降。并州一百多座营垒都投降了前燕,慕容儁任命右仆射悦绾为并州刺史安抚他们。张平统辖的征西将军诸葛骧等人率领一百三十八座营垒投降了前燕,慕容儁都恢复了他们的官职爵位。

  前燕、后燕、北燕的兵制基本上是终身服兵役的。《晋书·慕容儁载记》记载:“临阵战亡者,将士加赠二等,士卒复其子孙。” 再如,后燕建兴十年(395年),与北魏大战于参合陂。此役,拓跋珪杀戮燕军6万人。次年,燕主慕容垂又率军伐魏,至参合,“见积骸如山,为之设祭,军士皆恸哭,声震山谷。”士卒业已阵亡于沙场,而其父兄仍得在军中为死者“号泣”。按慕容垂的再次出兵,乃是为了攻打拓跋部,对敌人进行报复,以雪惨败的耻辱,让死者父兄混在队伍里面,决不是要他们来号哭以扰乱军心。因此,所谓“父兄”必是兵士无疑。如果说他们是参合陂战役之后入伍的,那么正表明他们是世代从军。反之,他们若在战役前即已从军,也至少说明父子、兄弟同在军中,是合家从戎,扫地为兵,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其以当兵为基本职业、世代为兵的史实。到慕容宝末年,北魏围攻中山城时,后燕仍然是“城中之人,皆涉圭(拓跋圭)参合所杀者父兄子弟,泣血踊跃,欲与魏战。”此为其世代当兵的又一佐证。

  ①《晋书》卷一百十。

  ②《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③《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鲜卑人当兵后,其家属一般是随军的。前燕慕容儁自龙城迁都于蓟,“稍徙军中文武兵民家属于蓟”,表明前燕士兵家属需要随军。

  ①《资治通鉴》卷九九。

  家属也随军士迁到驻守的地方,故史书以“户”笼统称呼之,而不言明军队的具体人数。“后燕慕容垂时,丁零故堤刺杀乐浪王、冀州刺史慕容温,帅守兵二百户奔西燕”。“又慕容宝时,高阳王隆引龙城之甲入中山……诏(慕容)宙悉徙高阳王隆参佐、部曲、家属还中山”。此均为家属随军的佐证。

  ①《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②《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前燕后燕北燕的“胡制”政治制度(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前燕后燕北燕的“汉制”政治制度(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的政治制度——前燕后燕北燕的“汉制”政治制度(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灭亡(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发展(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发展(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冯氏北燕——北燕的建立(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灭亡(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衰落(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衰落(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衰落(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四)(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后燕的兴衰——后燕的创立(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灭亡(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灭亡(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灭亡(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四)(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的鼎盛(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四)(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盛极一时的前燕——前燕政权的建立与雄霸东北(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慕容鲜卑的崛起(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慕容鲜卑的崛起(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慕容鲜卑的崛起(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诸部(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诸部(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的渊源(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鲜卑与慕容鲜卑——鲜卑的渊源(一)(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三》(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二》(周亚利)

【好名声网】《前燕后燕北燕史》之《序论一》(周亚利)

小链接
  周亚利,1956年5月出生,研究馆员,政协朝阳市第八届委员。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朝阳博物馆先后从事考古、陈列、群教工作,曾任考古队员、陈列部主任、群工部主任。1986年6月至8月赴日本北海道随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7月30日当选为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亚利主编或执行主编的著作有:《前燕后燕北燕史》(被评为2012年朝阳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慕容鲜卑饮食文化》《辽金朝阳佛教文物》(上册)。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朝阳佛教史》(被评为朝阳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龙城宝笈·朝阳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精品》《朝阳佛舍利》《佛教圣地凤凰山》《前燕史话》等著作。

周亚利展馆

[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