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看大戏(李娜)

摘要:“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看大戏

文/李娜(辽宁朝阳)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这支沉眠在记忆深处的童谣,在一次驱车经过村庄小广场邂逅一场大戏之时被瞬间唤醒。

  那日,我们停下车子隔窗观望,泪水竟如江河决堤,势不可挡。友人一下子就慌了,忙问缘由,我这才回过神儿来——是怀念同爷爷、奶奶看大戏的那段时光了。

  小时候,看大戏可是一件很新奇的事。逢年过节,村子里才会从外地请来戏班,有时也不是本村请,是邻村请。音乐起,帷幕开,舞台现,角色出。懂戏之人,听前奏就能够辨别出场的角色。不懂之人,也常常会去凑个热闹。每次,我都会自带塑料凳或小马扎,很早很早就等在台下。有一次,人太多,在台下看不清楚,爷爷就让我骑在他的肩头。当时年幼,不能完全理解戏中的情节,甚至几场大戏看下来竟分不清是哪一出,但能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比如:百善孝为先,比如:善恶到头终有报。

  其实,老家所说的“大戏”,是很广泛的概念。舞台一搭,各种戏曲表演都可称“大戏”,京剧、评剧、黄梅戏,都看过,甚至还在茫茫夜色里看过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我更乐意随着老北京人的习惯叫它“驴皮影”。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用兽皮或纸板剪出的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盛于清,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印象中,皮影戏表演者的音色很别扭,尤其是女声,颤颤巍巍,还有些嘶哑。我曾同几个小伙伴溜到后台,透过缝隙发现一位年过半百的男艺人,一人分担好几个人的唱词,那个别扭的女声就是他捏着喉咙唱出来的。这声音,自然不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最感兴趣的是艺人手中的影人。一个个惟妙惟肖,每一个关节都那么灵活,仿佛真的有了生命一般。我也曾回到家中用图画本剪裁成自己喜欢的图样,借着灯光对着窗户纸比比划划。爷爷、奶奶还会在一旁哼唱。

  如今,那段时光一去不返,而记忆中的温情却一直都在。

小链接
  李娜,笔名:风凝。蒙古族,中共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第九届“朝阳县读书人”,第六、七届“朝阳年度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见于《人民周刊》《思维与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百余家报刊。《记忆中那一扇柴门》《檐上青草,檐下时光》《桃花夭夭,灼灼其华》《雪之舞》入多省中学语文试题。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