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慕容原为甘青人?(周亚利)

摘要:慕容鲜卑自公元三世纪初入居辽西,他们南征西讨,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于公元337年建立国家,后来入主中原,在中国北方民族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慕容原为甘青人?

文图/周亚利(辽宁朝阳)

  慕容鲜卑自公元三世纪初入居辽西,他们南征西讨,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于公元337年建立国家,后来入主中原,在中国北方民族史上写下浓重一笔。他们来自哪里?有人说慕容鲜卑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有人说他们来自大兴安岭的鲜卑山。然而,经过周亚利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鲜为人知的结论,慕容鲜卑并非东北土著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中国西部的迁徙部落。今天甘肃、青海一带才是他们的家园。

生活在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乡槐树洞村的慕容后人

慕容鲜卑的历史发展脉络

  慕容鲜卑的演变脉络为:甘肃、青海的早期青铜文化——齐家文化部分居民迁徙到下辽河流域(中间或有停留),形成下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的主体民族。下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分布在今天的彰武、康平、法库、抚顺一带。下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的主体民族迁徙到西拉木伦河和大凌河流域,形成东胡族的主体民族,在考古学上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汉初,匈奴打败东胡,东胡分化成乌桓和鲜卑。东汉中期,檀石槐将鲜卑分成中、东、西三大部,其中的中部大人就有一个叫“慕容”的,这就是慕容鲜卑之始。

  可能有人要问,慕容鲜卑的演变脉络文献上有记载吗?这个脉络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慕容鲜卑是鲜卑族的一支,“鲜卑”作为民族,从文献上可以追溯到东胡时期。《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传》记载:“乌丸、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也。”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说:“鲜卑亦东胡之余也,别保鲜卑山,因号焉。……鲜卑自为匈奴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不与余国争衡,未有名通于汉,而自与乌丸相接。”意思是说,乌桓和鲜卑就是过去所说的东胡。鲜卑自从被匈奴所打败,远窜到辽东塞外,不与其它国家争衡,汉朝都不了解这个民族,鲜卑只是在地域上与乌桓接壤。

  东胡来自哪里?从文献上已经无从考证了。那么东胡是来自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又来自甘肃、青海一带的齐家文化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只能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才能完成。

探寻梯形墓的源头

  读者朋友有没有注意到,几十年前家里用的锅碗瓢盆和现在用的东西差别很大,二者进行比较,很难看出器物的承袭关系。那么什么东西变化最小呢?那就是民俗变化最小。大年三十挂红灯,年夜晚上吃饺子,中国结等民俗挂件,这些东西数百年上千年不变或变化很小。顺着民俗这条线来找慕容鲜卑的源头是比较准确的方法。那么慕容鲜卑的遗存有什么特点呢?从事朝阳考古工作的同志都知道,三燕墓葬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经常出现梯形墓,也就是说其墓葬形制或棺椁的形制是梯形的,这在慕容鲜卑周围其他民族中是基本不存在的,即使有少量的梯形墓,也是民族迁徙带入的。顺藤摸瓜就能找到慕容鲜卑的源头。

  经过数年对梯形墓分布及年代早晚的研究发现,梯形墓的分布与文献上记载的慕容鲜卑的分布是吻合的。鲜卑的前身是东胡,而东胡的遗存(夏家店上层文化,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和大凌河流域)也存在大量梯形墓。东胡遗存的梯形墓来自哪里?只能查找年代上早于东胡遗存的考古文化。研究发现,年代上早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存在梯形墓。也就是说,东胡的主体民族来源于下辽河流域。

  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是分布于今彰武、康平、法库、抚顺、新民、沈阳、辽阳等地的青铜时代考古文化遗存,其年代距今3700年至战国时期。下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主要分布在彰武、康平、法库一带,是辽西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主要来源。

  研究发现,在东北地区早于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的遗存中找不到梯形墓,也就是说,梯形墓不是东北地区各民族的葬俗,而是民族大迁徙带过来的葬俗。那么这种葬俗来自哪里呢?经与全国各地早于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的考古文化对比研究发现,中国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存在大量梯形墓。

  齐家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以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命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宁夏南部和内蒙古西部有零星发现。年代在距今4200年至3600年。齐家文化才是东北地区梯形墓的源头。

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有读者要问,仅仅凭梯形墓就可以确定慕容鲜卑的祖先来自中国西部的齐家文化吗?当然不能。考古学上有一个原则叫“孤证不立”,意思是,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那么,除了梯形墓外,慕容鲜卑及其祖先在这些不同区域的考古文化上都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呢?

  首先从装饰品上看。从朝阳出土的三燕文化墓葬中看,很多男性墓葬中都出土有耳环、项链等装饰品,这种现象在鲜卑的祖先东胡族(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墓葬中也有同样的发现,在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和齐家文化中同样存在。第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陶器多手制,而且有挂红陶衣的风格,也就是在陶器制作好形状后,在陶器表面挂一层泥浆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和齐家文化中也存在。第三,夏家店上层文化中的双颈耳陶罐,在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和齐家文化中都存在。第四,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齿柄弧背刀可以在齐家文化中找到它的源头,也就是说找到它的雏形。还有一些一脉相承的东西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在与全国的考古文化对比研究中,慕容鲜卑和东胡这诸多具有民族特点的东西只能在下辽河流域青铜文化和齐家文化能找到其共性。所以可以肯定,慕容鲜卑的祖先是来自中国西部齐家文化的一支部族。

慕容后人的西部民族特征

  前面说到,慕容鲜卑的祖先是来自中国西部齐家文化的一支部族。这个问题清楚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现在很多慕容鲜卑后人都具有西部民族高鼻梁的面部特征。2018年1 月16日,我曾随全国慕容·慕氏宗亲会成员一同考察了今居住在辽宁省朝阳县槐树洞和木头沟村的慕容后人,那种高大的身材和高高的鼻梁绝不是中国南方和中国东部以及朝鲜半岛人的面部特征。因为慕容鲜卑的祖先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来到东北地区,所以,东北地区的很多居民具备了中国西北地区人的面部特征。再如,东北地区的饮食习惯与西北地区相差很小,而与南方地区相差很大。还有一点,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竟然有十二木卡姆这种中国西部的音乐形式,可见,草原丝绸之路无论是古代和现代都是畅通的。种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联系是密切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开发记录了慕容祖先的功劳,西北地区先民与东北土著民族共同开发了这片富饶的土地。

小链接

  周亚利,1956年5月出生,研究馆员,政协朝阳市第八届委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朝阳博物馆先后从事考古、陈列、群教工作,曾任考古队员、陈列部主任、群工部主任。1986年6月至8月赴日本北海道随展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7月30日当选为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亚利主编或执行主编的著作有:《前燕后燕北燕史》(被评为2012年朝阳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慕容鲜卑饮食文化》《辽金朝阳佛教文物》(上册)。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朝阳佛教史》(被评为朝阳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龙城宝笈·朝阳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精品》《朝阳佛舍利》《佛教圣地凤凰山》《前燕史话》等著作。

周亚利展馆

[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