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年中秋
爸爸买回两块月饼
理想光辉·信念升腾
编者按: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种力量能穿透岁月,让初心依旧、热血未凉。诗人韩辉升以《还是那个少年》为名,用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将故乡的山水、历史的回响、亲情的温度与生命的哲思,凝练成一行行饱含土地气息的诗句。他的诗,是凌河岸边的炊烟,是红山女神的低语,是父亲沉默的犁铧,是母亲永不干涸的乳汁,更是一代人对根脉的坚守、对生活的热望、对理想的执着。
本网特别开设“理想光辉·信念升腾”栏目,连载韩辉升诗选,愿这些浸润着乡土与真情的文字,能引领读者穿越历史尘埃,回归生命本真,给这喧嚣的世界、浮躁的人心送来一盒盒镇静剂和一粒粒醒脑丸,让文化独有的润泽灵魂、导引群心、涵养正气等精神能量不断释放。在这些诗行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朝阳大地的风物人情,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色——无论走得多远,归来仍是少年;无论历经多少沧桑,信念始终升腾如初。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此驻足,感受诗中蕴含的赤子之心;愿每一位同好都能发表感言,传播诗句独特的文化力量。让理想的光辉照亮前路,让信念的力量温暖人间。
月饼
文/韩辉升(辽宁朝阳)
那年中秋
爸爸买回两块月饼
妈妈一刀下去
我和妹妹
每人半块月饼
妈妈两刀下去
爷爷奶奶叔叔姑姑
每人四分之一块月饼
那年中秋
我和妹妹
每人吃到了一块月饼
那是用爱拼起的完整
编后话:
这首小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物资匮乏年代里,一个家庭如何用有限的两块月饼,拼凑出无限的温暖。
最终孩子获得的完整月饼,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它凝聚着全家人的关爱与祝福。这首小诗提醒我们:真正的圆满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分享时彼此照亮的温暖。在物质丰盈的今天,这种将有限化为无限的爱之智慧,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链接韩辉升,男,蒙古族。1985年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年曾被誉为辽宁诗坛“短跑冠军”。作品见诸《诗刊》《鸭绿江》《星星》《民族文学》《当代诗歌》《文学报》《天津文学》《海燕》《诗潮》《辽宁日报》《辽宁青年》《朝阳日报》《辽西文学》和《新华文摘》《青年文摘》《诗选刊》等多种报刊及多种选本。迄今出版诗集12部。两次获辽宁文学奖,两次获《鸭绿江》作品奖。曾任朝阳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现任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 宏宇 审核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