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历史钩沉:清朝四帝与辽宁朝阳佑顺寺(上)(王劲松 袁宏志)

摘要:辽宁省朝阳佑顺寺(俗称喇嘛庙)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藏传佛教伽蓝圣地,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钩沉:清朝四帝与辽宁朝阳佑顺寺(上)

文图/王劲松 袁宏志(辽宁朝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省朝阳佑顺寺(俗称喇嘛庙)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藏传佛教伽蓝圣地,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任住持为中国香港籍法师释宽运大和尚,佛学博士,祖籍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他是辽宁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寺内除设有常住僧人、辽宁省佛学院之外,还与朝阳市佛教文化博物馆签订协议,专门管理古建群。朝阳人习惯对佑顺寺说“皇封帝驻”:清康熙皇帝恩准建造佑顺寺,封苏住克图为绰尔济喇嘛、佑顺寺住持;乾隆皇帝第四次去盛京(今沈阳)祭祖驻跸佑顺寺,这是佑顺寺的光荣,也是朝阳的荣耀。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除了康熙、乾隆之外,还有清朝两位皇帝也与佑顺寺有关,他们是雍正皇帝和光绪皇帝。就是说,满清王朝先后四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和光绪都曾关注佑顺寺,所以我们写这篇《清朝四帝与佑顺寺》文章,以飨读者。

佑顺寺碑记

康熙皇帝批准建造佑顺寺

  第一任住持绰尔济喇嘛,俗名苏住克图是佑顺寺的开山祖师,在《塔子沟纪略》等史料中多有记载,清朝初年户部主事诺岷来三座塔视察,曾受绰尔济喇嘛之托,撰写《佑顺寺碑记》,诺岷说他于康熙癸巳(公元1713年)秋,来到土默特旗,听当地人说,兴中府城(今朝阳)佑顺寺一刹,实为胜场,此寺是绰尔济喇嘛苏住克图大师所建,大师思报国恩,创兹梵宇,暮鼓晨钟,寒暑不辍,每逢圣诞之期及诸佛降辰,则统率僧徒俗属虔心祈祷,倍切当时。于是诺岷“遂斋沐赴寺,乃见夫基宇广延,肇造宏丽,凡旗人上下罔不顶礼莲座,愿促己年承增上寿,齐声嵩呼,山谷皆鸣。余肃然起敬,窃谓辇毂之下近光沾泽,既习且深,途歌巷舞,顶祝拜扬之盛,自应尔尔。”于是诺岷登殿偕众叩礼金容,仰祝之余,因得参喇嘛大师,询其衣钵之渊源及启建之颠末。绰尔济喇嘛就述说自己的经历:曾听法于西域达赖喇嘛师座下,后游京师,住持白塔,荷蒙圣恩,入内庭讲诵经典,出入所在,宠礼优渥。继因老病乞休,复奉命于塞外蒙古旗下任意栖止,故来是土辟兹静室,晨夕唪经,祝延万寿是役也。奏请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八月望日,凡鸠工庀材,则于次年八月望日始,而落成于四十六年(公元1707)之正月十一日。木者,石者,陶者,圬者,丹垩而髹者咸出尚方,若山门,若天王殿,若殿前之经阁,若东之戏楼,西之伏魔大帝殿暨东西两庑,若塔,若钟鼓楼,若大殿,若东西配殿,若大殿前对峙之经阁,若东西分列之藏经阁,以及群楼等,合计一百五十楹,历数载而始竣工。既讫工,又复奏请寺名,蒙恩勅赐佑顺寺,并檀香圣像,复蒙给葛隆十辈,班弟十辈,阿里浑吴巴锡十有七辈。

  这里提到的葛隆、班第、阿里浑吴巴锡,都是各级管事喇嘛。清朝政府参照传统习惯,制定了喇嘛封授职衔、名号的制度,如同对世俗贵族封授爵秩,作为优越社会地位的标志。根据《理藩院则例》卷56载:“凡呼图克图、诺们汗、班第达、堪布、卓尔济,系属职衔,国师禅师系属名号。”凡授职衔或赏给名号的喇嘛,都颁发册印或敕书。清朝还参照世俗等级制度,制定了喇嘛的等级,如驻京喇嘛的等级,依次为:掌印扎萨克喇嘛、副掌印扎萨克喇嘛、扎萨克喇嘛、达喇嘛、副达喇嘛、苏拉喇嘛、德木齐、格斯贵。其徒众为格隆、班第。清朝政府对大喇嘛封授职衔和名号的实质是把大喇嘛变成了身披袈裟的官僚,使其享有官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大喇嘛”不是一种僧职,而是对高层喇嘛的敬称,如同“大和尚”是尊称一样。

五爪龙是皇家寺院的标志

  苏住克图喇嘛为何选址在此地?清代哈达清格编修的《塔子沟纪略》说,绰尔济喇嘛,原是北京白塔寺的住持,曾入宫庭讲诵经典。晚年因患眼疾,奏请康熙皇帝来塞外静养。开始他住在土默特东乌里雅苏台哈知根台吉营子(今北票下府)居住账房四五载后,回京奏闻皇帝,欲在口外建置庙宇。喇嘛教在清朝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出于对边外蒙民地区的教化与统治需要,康熙答应他在塞外蒙古旗下任意栖止。当时苏住克图曾在滦河的哈拉河屯等处选地建庙,俱不如意。旦八僧思拉气(或丹巴僧)说“三座塔颇佳”,是风水宝地,因此即勘定佑顺寺现在的位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八月,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时,苏住克图前往奏请,得到恩准。于是,他变卖在京城的房地产衣物,回到朝阳,奉旨按照皇家寺院规制筹建一座藏传佛教庙宇。

  他搜集木材,聘请工匠,在带领工匠时颇费周折:从盛京招募一批工匠,被管理柳条边的官军所阻,没有官方发的证件,民人不准随便出入边境,恳请驻盛京将军,亦未允行。这是怎么回事?从清顺治朝开始,设柳条边,又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柳条边分段修筑,到康熙朝陆续完成,是一条用柳条编制的篱笆墙,禁止边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采人参、放牧。这条边墙起自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向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又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老边自开原以东归盛京兵部管辖,边墙以西为蒙古部落住牧地,道路出入口有边门,每门驻官兵数十人,稽察出入边人员。苏住克图请来的工匠不准出边,最后他到北京具奏皇上,开出边证明,才能将工匠带回朝阳。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兴工,至四十六年(公元1707)告竣。建有山门殿、天王殿、殿前之经阁、东之戏楼、西之伏魔大帝殿,东西两庑,钟鼓楼、大殿、东西配殿、大殿前对峙之经阁、东西分列之藏经阁,以及群楼等,合计一百五十楹。规模宏大,宝相庄严。康熙皇帝赐名“佑顺寺”其含义是“上天孚佑下民”、“大德行则天下顺”,寓意深远,体恤万民。

  康熙皇帝封苏住克图为“绰尔济喇嘛”职衔,担任住持。哈达清格说:“自喇嘛绰尔济卜地建寺于城内,于是渐有人烟。”就是说,原来这里人烟稀少,自从建庙之后,陆续增加人口,他为朝阳民生发展佛教兴隆做出重要贡献。

  (编者注:本文曾经入选“中国地名”2016年第五期征文,原文标题为《清朝四帝与佑顺寺》,在本网发表时略有改动)

(未完待续)

小链接
  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军服役,后从事中专语文教学三十年,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袁宏志,笔名小园、晓园、宏志,男,汉族,原籍辽宁省北票市。1992年毕业于省工艺美术学校,曾在朝阳县皮鞋厂工作。2006年10月进入私企从事文秘工作。2009年9月从事佑顺寺办公室文秘兼摄像工作,12月担任《佑顺》月报责任编辑,后兼任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研修学苑办公室文秘及电脑课程教师。与王劲松老师合作,在《今日朝阳网》、《佑顺》报上发表多篇文章。

[编辑 安然]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