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一蓑烟雨任平生(王铁兰)

摘要:北宋诗坛大家苏轼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后又贬杭州、密州、徐州等地。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北宋诗坛大家苏轼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后又贬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尽管如此,他没有灰心丧气。阳光的心态,促使他坦然对待人生的所有困境,真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

  尽管仕途坎坷,可是他从未忘记百姓。他就是为百姓而生的,不管处于什么境遇,都始终把百姓放到第一位。救灾、治水、请免赋税、整顿军纪等等,在百姓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最好的父母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才能写出出类拔萃的文学作品来。他的作品笔力纵横,挥洒豪迈,在我国古代诗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作品扩大了题材,个性鲜明,语言畅达,开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及绘画作品在宋代也是鼎鼎有名,备受推崇,被誉为艺术大家。

  曾几何时,北宋的一杯香冽甘醇的酒枯了,香樽空空,却装进了一个心性高洁的苏轼。感伤时只能低吟“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豪迈时会高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用词抒发情感,用词诉说衷肠。

  曾经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如今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时下却是“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昔日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今落得“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用词道出了自己坎坷的人生和复杂的心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是何等的高贵!苏轼对待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豁达,坦荡无私。悲欢也好,离合也罢,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达则兼济天下,隐则放逸山川,称得上时代楷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正是对苏轼伟大人格的完美诠释。有人评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可见东坡之词是何等的上乘。

  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躬耕于田野,把酒临风。苏轼把北宋吟成一个词的山川,把历史的转折雕成一部永恒的经典,把人生的多舛淡化成常事,把自已的不幸逆转为百姓造福。苏轼用精心酝酿的笔触演绎了自己通透、豁达的人生。

  苏轼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色彩,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他的词作创作风格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并使其达到了辉煌的巅峰。苏轼的词作不仅造诣很深,他的为人更是令人钦佩,尤其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信条,更是让后人欣赏。有人评价他“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还有人评价他“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成了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他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但是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依然保持旷达的心胸,从容面对,淡然处之。”这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苏轼虽然不是与清风共舞的高贵隐者,却恬静如水;虽不是金戈铁马的侠骨义士,却至尊无上;虽不是万人景仰的圣贤,却皓如明月;虽够不上车马辚辚的高爵,却清如山泉。苏轼用贡献幸福了人民;用生命汇成了画卷;用人品成就了伟大!

  缅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代表苏轼,不禁让人陷入了沉思: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会不如意,是灰心丧气呢,还是像苏轼那样襟怀坦荡地去面对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后者。我们要不惧坎坷,坦然面对,相信一定会时来运转,回黄转绿。我们要把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人生靓丽多彩!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编辑 桂荣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