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走进文学古籍的殿堂(王铁兰)

摘要: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文学古籍,里面蕴藏着大量令人着迷的宝贵知识。

走进文学古籍的殿堂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文学古籍,里面蕴藏着大量令人着迷的宝贵知识。只要我们走进文学古籍的殿堂,就能与先哲对话,聆听谆谆教诲。博学笃志,神闲气静,快哉!乐哉!悠哉!

  人在旅途,孰能无忧,可只要走进文学殿堂,就有欣赏不完的知识,有精彩不断的内容。每读一篇古人的故事,都能从中汲取到奋发向上的力量!

  司马迁身受宫刑,忧而奋发。经过十余年的忍辱负重,终于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著《史记》。他身受酷刑而无愠色,饱受屈辱而不自轻自贱,在极其困苦的情况下,还能完成他的著述宏愿。他的决心和毅力怎能不让人钦佩?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尽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百年后,诸葛亮的淡泊明志依旧被后人歌颂。

  从古诗“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中,我读出的是苏武的忠诚,悟出的是苏武的伟岸。他留胡19年,渴饮雪,饥吞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对祖国无比热爱。他忠贞爱国的高贵品质给人性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形中让人倍增爱国情感。

  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文明横跨千年时空,形成了民族的精魂。我们要珍惜这些古籍,要知道,语言如果丧失了载体,无论这个文明曾经多么悠久辉煌都会逐渐走向消亡,历史上的玛雅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为了避免古国文明衰落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挑起历史的一捆捆竹简,重拾文学古籍经典,把祖辈留下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兴旺,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伟大责任,走进文学古籍能够让我们窥见历史的珍贵内核。翻阅文学古籍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深刻。文学古籍的思想将化作悠长的流水,渗透在心灵的深处,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编辑 张悦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