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浪漫七夕(杨广大)

摘要:小时候听大人讲,七夕之夜,静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织女久别重逢后的悄悄话和哭泣声。

浪漫七夕

文/杨广大(辽宁朝阳)

  小时候听大人讲,七夕之夜,静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织女久别重逢后的悄悄话和哭泣声。

  那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傍晚,我急匆匆地吃完晚饭,便约来一个小伙伴,一人拿一个小板凳,钻到我家的葡萄架下静静地坐下,竖着耳朵听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错过了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而留下遗憾。就这么十分专注地听了半天,却没听到只言片语。我们的注意力不像开始那么集中了,此时,蛐蛐的叫声不断地飘入耳中。蛐蛐的鸣声,清丽中略略透出一丝哀婉,仿佛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远没有蝈蝈的叫声那么激情昂扬。葡萄架下,是月光洒下的斑驳的倩影,像一幅静美的水墨画;小伙伴的脸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像唱戏的一样打了花脸,我们互相看着对方,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十分滑稽的模样,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们经不住葡萄的诱惑,站在小板凳上,伸手将即将成熟的葡萄摘下来,用手心象征性地擦一擦,蘸着月光,一粒粒放入口中。葡萄酸酸甜甜,我们吃得痛快淋漓,完全陶醉在葡萄的美味里,竟把正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不知过了多久,当我们从葡萄架下钻出来,抬头仰望浩瀚天宇,一弯白白的月亮高高悬挂,像水晶一样清澈。

  这是我关于七夕的最早记忆。长大后得知,七夕节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是一个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等。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了中国象征浪漫爱情的传统节日,在当代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古人对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是很重视的,这从历代文人写的大量关于七夕的诗词中就可略见一斑。汉代佚名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宋代秦观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清代德荣的“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去。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这一幅幅凄婉的画面,透着迷离月色、点点愁绪,撕心裂肺,直抵灵魂,千百年来,不知让多少读者为之潸然泪下。这是诗人为读者呈现的刻骨铭心的流芳千古的凄美之作,但也不乏清新明快、给人享受激励的经典。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屛,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极其传神地绘出了那个时代宫女的孤寂幽怨,而如今,我们从另一角度赏析这首千古名作,呈现眼前的无疑是一种幽静、闲适的惬意之美;唐代林杰的“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代权德舆的“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诗人以一种轻松的笔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悲怆,绘出了牛郎织女久别重逢的欣喜,让人看到的是坚贞爱情结出的甜蜜果实,同时生动描绘了古人喜过七夕节的情景,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展示了一幅人间美好的祥瑞画卷。

  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它蕴涵着太多的文化元素,它同其他众多传统节日一样,在中华文化宝库里熠熠生辉,在神州大地闪耀着永不消失的光芒,足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近些年来,有的人却热衷于过洋节,对外国的情人节情有独钟、津津乐道,而对我们中国的情人节却是无动于衷、漠然处之。两相比较,不禁让人心生忧虑。但让人惊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七夕节,让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重新在华夏大地放射出诱人的光彩。

  中国的情人节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之夜,或牵着恋人的手走到葡萄架下,重温多年前诗一样的童话,欣赏月影婆娑,倾听声声虫鸣,感受清凉夜色;或跟爱人一同仰望璀璨星空,让思绪羽化成喜鹊的翅膀,飞向银河两岸,架起一座鹊桥,见证牛郎织女跨越千年的星河之恋;或与爱人一起步入温馨的咖啡屋,细细品尝爱的味道,慢慢享受爱的温润,任爱的暖流在彼此心底潺潺流淌。天真烂漫的女孩子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情调的夜晚,对着静谧天空中的一弯明月、闪闪烁烁的繁星,祈求七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悄悄在心底种下向往美好的甜蜜种子,让人生像花一样芳香绚烂。

  又逢七夕,在金风玉露的夜色中提杯把盏,感受世间清风明月,享受人间脉脉温情,让我们更加知晓,相爱是一种缘分,相爱是一种默契,相爱是一种付出,爱就要爱得真诚,爱就爱得长久,让爱情之基根深蒂固,让爱情之花始终鲜艳芬芳。

小链接
  杨广大,辽宁北票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理事,北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辅用书、中学语文考试阅读分析题、各种散文选本,出版散文集《故园风物》。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