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豆腐里的浓浓亲情(石玉梅)

摘要:“豆腐——豆腐——!”每当这带有辽西特色的叫卖声萦绕耳畔,便有股股暖流冲刷着我绵绵的记忆。

豆腐里的浓浓亲情

文/石玉梅(辽宁朝阳)

  “豆腐——豆腐——!”每当这带有辽西特色的叫卖声萦绕耳畔,便有股股暖流冲刷着我绵绵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条件有限,妈妈用一双巧手,变着法地给我们改善伙食。做小豆腐、懒豆腐、大豆腐,是妈妈拿手的活。

  每逢秋收,妈妈把挑拣后的碎豆子用石磨磨成沫糊,加进菜沫,撒些盐,一起熬煮,小豆腐既有菜鲜,又有豆香,色味俱佳,吃起来香喷喷的。若加少许杏仁,更是味道独特,吃上一勺,便口齿生香,回味无穷。现在品牌的杏仁小豆腐已成为辽西一带特色食品。

  选出的次等黄豆,妈妈把它做成懒豆腐,虽工艺简单,但每道工序都做得仔细,否则影响口感。天还没亮,妈妈就忙起来了。她先将黄豆用井水泡开,用石磨磨汁,磨出的豆汁有天然的香味,豆汁用大锅熬好,放进盆里,点上些许卤水搅匀,盖好,十五分钟后即可享用。高粱米饭懒豆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上一顿,不亚于享受一桌山珍海味,撑得肚皮溜鼓的我们,躺在炕上,那份惬意的神情至今记忆犹新。即使现在,小村人家盖房搭屋,懒豆腐也是首选的待客佳肴。

  在农村老家,做年豆腐是家中的大事。做豆腐是个细致活,也是技术活。灯光下,妈妈在浓浓的水雾中忙碌的身影,似乎让那些喝足水的豆子有了灵气,它们一个个鼓着圆圆的肚皮,仿佛在赞扬妈妈的勤劳……

  妈妈用笊篱将它们捞出,加入一定量的优质井水,用石磨磨出生豆浆,小火熬煮后,母亲用一根足够粗的绳子,绕檩子空穿过,取一定高度,系在两根吊杆的铁钩上,垂直状,再用泡好的豆包系上吊杆四角,底下再放好一个大缸,豆浆倒入豆包里,细腻的豆浆汩汩流出,滤出的豆浆,满屋飘香,再点上些许卤水搅匀,到出现雪花状。放置约20分钟,豆腐脑形成,再舀出放入模板中,盖上豆布,滤出水分,原汁原味的大豆腐形成。

  盼望年豆腐,小孩子似盼星星盼月亮般。大姐早早地放好炕桌,我们围坐一圈,摆好碗和小匙,焦急等待已久的美味,清新的豆香从门缝飘进,馋嘴的小弟忍不住站起来伸长脖子张望,不停地问:“妈!豆浆好没?”忙碌中的妈妈大声说:“老实儿等着,好了还不给你们端上来!”终于等到一盆热气腾腾的豆浆上桌,那一刻,忙得稀里哗啦,舀豆浆的,放糖的,小胳膊小手晃得眼晕,搅拌,吹拂,等凉些,咕咚咕咚声便连成一片,敞开喝起来,每个红扑扑的小脸都绽放着笑容,还不时地用舌尖舔着残留在唇边的美味。

  “不能往饱了喝!还有豆腐脑呢!”大姐提醒。于是眼巴巴地望着,嘻闹着,等到细腻滑嫩的豆腐脑放在桌上,泼上蒜泥或肉沫卤,又是一顿美餐。妈妈常回忆说,那时的我们,就像贪吃的小鹅,吃到脖梗才肯罢休。如今,某些星级饭店,标注特色菜——农村豆腐脑,散发出浓重的乡土味。

  大豆腐的吃法多,凉拌、炒炖、腌制、冻豆腐、晒豆腐干等等,花样繁多,味道各异。过日子精细的妈妈,把粗糙的豆腐渣,和些面粉,做成锅贴,给我们打牙祭,更不失为舌尖上的美味。

  妈妈曾说:做人亦如豆腐,表里如一,方方正正,携一颗“豆腐心”做事,坦坦荡荡。如今远离家乡,大豆腐依然是我餐桌上的常客。我深知,豆腐已长成身体的一部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小链接
  石玉梅,昵称六月荷花,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0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根德乡。199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专科学校。1996年至2001年,在朝阳县单家店乡卫生院工作。2001年至2015年,在朝阳县廿家子镇卫生管理办公室工作。2015年至今,在朝阳县廿家子镇政府卫计办工作,为一方百姓的健康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闲暇时间,喜欢文学、唱歌、跳舞、旅游,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

[编辑 熙楉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