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曾经的岁月(王铁兰)

摘要:成家之后,搬到城郊居住。那时,我积攒了全部家当,买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如获至宝,经常给邻居们免费做衣服。

曾经的岁月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我的老家在农村,父母对我们姊妹四人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说男孩子要多学技术,女孩子要多做手工。所以,我从小就勤快,愿意做手工活。叔伯哥哥是裁缝,每每进了腊月,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住一个院,有时我也帮忙打个下手。一来二去我也学会了裁剪衣服和用机器做衣服。母亲还经常告诉我们:“你对别人的好要忘记,别人对你的好,要永远记住。”这些家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成家之后,搬到城郊居住。那时,我积攒了全部家当,买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如获至宝,经常给邻居们免费做衣服。我们整个一条胡同十六七家邻居的缝纫活,全由我自己承包了。尤其是到了腊月,弄得我手忙脚乱,除了照顾几个孩子外,我就整天做缝纫活。记得我当时梳了两条辫子,又粗又长。头发是我的最爱,可由于太忙了,没功夫梳理,只能狠狠心剪成短发了。因为这件事几天都很不安。后来一忙也就忘却了。

  最让我尴尬的是,当时经济不怎么发达,物资短缺。做衣服的团线凭票供应,我家只有老伴一人是非农业,所以只能领一份。我给大家做那么多衣服,简直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我这个人还面矮,不好意思让大家拿线。所以,我只能厚着脸皮求叔伯姐姐。她当时在商店上班,有些便利条件,每次都给买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邻居家有的人口多,每人都做一身外罩套在棉衣上。所以积压的活计一大堆,我心想,不能着急,邻居们也都挺困难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谢绝,只好日夜兼程地把活计做完,让他们过年都穿上新衣服。尽管苦点累点,看到邻居们带着笑脸来取衣服,千恩万谢的,我也心满意足了。因为我的付出,让他们都高兴,我也很欣慰了,并有一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

  邻居们虽然生活困难,但人情味很浓。我们不能总给人家住房呀。于是找大队批了一块房基地,想盖三间房。盖房子谈何容易,手里既没钱又没物,何况木瓦工的工钱太贵。邻居们知道后,都纷纷帮助参谋。都表示,我们没钱帮你,但我们有力气。何况胡同里木瓦工都有,一定帮你把房子盖上。我十分欣慰,万分感谢乡亲们。

  乡亲们说到做到,力工来了不少,木瓦匠也全来了。他们不停地忙着,喝口水就算休息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跟亲戚借了一百元钱,买了十多斤羊肉,想给大伙包顿饺子,准备中午吃。然后,我就出去办事了,包饺子的事就交给对门姐姐了。等我中午到家一看,还是高粱米饭。我以为姐姐怕受累才没包呢。原来是我误会了,这时姐姐笑着对我说:“是我没给大家包,剩那么多饭,不吃完坏了怎么办?我跟大家说了,东家让我给你们中午包饺子,还有剩饭,不能浪费。”大家都表示同意。就这样在邻居们的真诚帮助下,三间砖房盖好了。

  搬进新居,我好幸福,我好感动,我好欣慰。有时我想:做人一定要坦诚,乐于助人。不管是亲戚,还是单位同志,住的邻居,都要以诚相待,不遗余力。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做了好事,别人会永远感激你,永远记住你!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