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鸿门宴》中隐藏的这些哲理,您知道吗?(王铁兰)

摘要:“鸿门宴”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206年。

《鸿门宴》中隐藏的这些哲理,您知道吗?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鸿门宴”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的情况,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回营地。

  这篇文章按情节发展叙事,脉络清晰,顺理成章。首先交代鸿门宴的由来,进行力量对比,事情的起因及双方幕后活动。重点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告密,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前后情况。有“欲王关中”的野心,又加上“望气”说刘邦有“天子气”,于是火上浇油,使矛盾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形势有点转机。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五是项伯劝项羽勿杀刘邦。

  接着写鸿门宴上的斗争,是高潮部分。名为宴会,实质是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可谓“三起三落”。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一派能上下同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尾声写宴会后事,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纵观全文,写作上极富特色,人物形象鲜明,善于把人物放在风囗浪尖的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敏捷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像樊哙在危急时刻,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帐中,“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表现了他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善于用对比的方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凸显。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刘邦善于釆纳意见,随机应变善于用人。揭示刘邦必胜、项羽必败的必然趋势。

  文中语言精练生动,寥寥几句就能刻画出人物个性。司马迁评价项羽:吾闻之周生日,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仍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胜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读罢此文,掩卷深思,做人不能没有远虑,不能刚愎自用,更不能听之任之,要有主见,有些事不能错失良机,否则会误了大事。

  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话道尽了一番哲理。刘安《淮南子》有云:“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魚密,木茂而鸟集。”其揭示的道理也是要办成大事须先夯实基础,创造条件,齐心合力,这样才能成功。读罢文章让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助编 秋水  责编 熙楉]

  声明:本文为好名声网原创作品,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将依法追责。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