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那年端午(时春华)

摘要: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出去正月,过了二月二,这肚子里的油水儿也没啥积存了,所以就盼着那些传统的大节日早点到。

那年端午

文/时春华(辽宁北票)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出去正月,过了二月二,这肚子里的油水儿也没啥积存了,所以就盼着那些传统的大节日早点到。

  在我们小孩子眼里,清明算不上大节日,也就一家人喝点鸡蛋羹而已,没什么好嚼咕。端午节才是我们的大盼头呢。

  天天掰着指头数日子,用大人的话说,我们小孩子恨不得使使劲把太阳掫上去,拽下来,眨巴眨巴眼,一天也就过去了。是啊,端午节有那么多好玩好吃的,我们怎么不希望它早点到来呢?

  在端午节之前,我们就开始上山寻找长势良好的艾蒿,寻找枝繁叶茂的桃树,找出红纸,自己动手叠两个耳朵,四个耳朵的葫芦。端午节的前一天,门楣上的艾蒿、葫芦就挂起来了。妇女们互相帮忙包粽子,特意叮嘱孩子们多弄点艾蒿来,好放在粽子锅里点,说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和鸡蛋好吃,也管着小孩子没病没灾的。

  挂葫芦、吃粽子、分鸡蛋,那时候,家家的端午节都这么过。为什么说分鸡蛋呢?当时人们生活条件不好,家里也没几只鸡,攒下的鸡蛋留着换了钱,买点油盐酱醋的贴补家用,过节的时候煮的鸡蛋都是有数的,只能给孩子们平分着吃。我家四个孩子,一般时候都是每人分得两个淡鸡蛋,一个咸鸡蛋。孩子少的人家可能每个人分得的鸡蛋就多一些,再多,也没有让孩子们随便吃的。不过,我九岁那一年的端午,我们却过了一个与别人家不一样的端午节。

  以往包粽子,都是五姥姥来给包。五姥姥活计好,包的粽子紧实还好看,可那一年她病了,母亲就自己动手包粽子,因为学艺不精,总是漏米。聪明的母亲便把大枣放在粽子角上,几个存下来的大枣用没了,她就弄了点荤油,放点盐酱儿,在放上些米做成米球放在粽子角上,不仅防止了漏米,煮出来的粽子还特别好吃。那天早晨母亲吃完早饭,把粽子锅里搭出来的艾蒿叶单放到一个盆子里准备扔掉,用手一捞煮得正好,攥干了,蘸点酱,吃着还行。于是突发奇想,把我们采来的艾蒿摘了叶,洗净,剁碎加点佐料,从村里的豆腐匠家要来点豆腐渣,又磕了个鸡蛋,中午的餐桌上,我们就有了一大盆美味的菜团子,吃得我们几个小孩子直打嗝。吃完饭,手里还抓了几个出去呢。

  邻居小军看我吃得那么香,张着大嘴眼巴巴望着。想起他曾手拿五个鸡蛋炫耀的样子,我故意吧嗒着嘴馋他,估计他馋得不行了,我才送给他一个,这一个菜团子,他嚼了有五六分钟,吃得可香了。我说:“这是我们买来的,不能给你了,要是你用鸡蛋换行。”这家伙上道了,跟我商量换法,最后是一个鸡蛋换两个菜团子,这个贪吃的家伙,不仅把自己剩下的两个熟鸡蛋换了菜团子,还偷偷从家里的席篓里偷了俩生鸡蛋又换了菜团子。

  下午三点多,我听见小军家里传出他“鬼哭狼嚎”的声音,感觉大事不妙,他“东窗事发”了。你想想,那时候好吃的分着吃,数着用,剩下的鸡蛋大人肯定有数,一下子少了两个生鸡蛋,很明显呢。小军的哭声离我们家越来越近,我知道我离挨打也不远了,就偷跑到房后躲了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母亲给我戴了顶“五马倒六羊”的帽子,给小军母亲赔了不是,没见到熟鸡蛋的影儿,因为早已被我狼吞虎咽吃掉了,母亲就拿了四个生鸡蛋还给人家。我是赔了菜团子又赔鸡蛋,心里一百个不服气,气嘟嘟地说:“他还吃了我的菜团子呢,咋不赔呢。”

  母亲笑着领我又去豆腐匠家要了块豆腐渣来。

  晚饭的时候,母亲端出一大碗艾叶菜团子吩咐我给小军家送去,捎带送去四个特色粽子,我说啥也不去。母亲说:“今天这事,还真是你不对。那破艾蒿叶,满山都是,啥好玩意儿,咱们是赶巧做出来的,邻里邻居的,给他尝尝,给豆腐匠家也送去些,谢谢人家。要是谁问了,你就告诉人家妈咋做的。”

  我是很不高兴地去小军家送菜团子的,没想到一向小气的小军妈竟然把她家刚刚好吃,为数不多的“五月鲜儿”杏子给我摘了一把。第二天,好多邻居跑到我家向母亲“取经”。那以后,我家也常有别人送来的好吃的。

  那年的艾叶菜团子,特色粽子,暖了端午,暖了善良,暖了岁月,暖了回忆,也让我深深懂得,切身体会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本文发表在《北票市报》,经作者授权编发,编发时略有改动。)

小链接
  时春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宁省北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选修音乐,酷爱文学,文风朴实接地气。热爱生活,热衷传播社会正能量。系朝阳市作家协会、辽海散文学会、北票市作家协会会员;《好名声网》特约助理编辑,此网站有《时春华好名声展馆》;《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此报刊有专版《朝花夕拾》。在网络、刊物上发表作品600余篇。

时春华展馆

[责编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