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凌河,赋予我半世情缘(石玉梅)

摘要:我与小凌河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小凌河水的涓涓细流滋养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又在我青春的花季里播种、施肥、灌溉

凌河,赋予我半世情缘

文图/石玉梅(辽宁朝阳)

  “潺潺凌河水,缱绻养育情。”闻名于辽宁省西南部的小凌河,是一个山溪性河流,它在朝阳市流程就有116公里,流经朝阳县的面积就达1810平方公里,在小凌河广域的怀抱里,我的家乡——朝阳县根德乡邸三家村,就坐落在小凌河的岸边。

  我与小凌河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小凌河水的涓涓细流滋养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又在我青春的花季里播种、施肥、灌溉,我才得以茁壮成长。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虽然我没有福气听到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但常听爷爷和爸爸说起,自从那激动人心的礼炮声响过之后,小村上面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的白云是自由自在飞翔的,小村的村民是挺直腰板儿走路的,小村的儿女是在小凌河水的欢快流淌声中笑着成长的……

  在那个年代,小村村民的生计,主要是靠农业生产,从春季播种到秋收,除了靠老天降雨外,主要是依靠小凌河的地上水和地下水供给。七十年代,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村民依靠节俭过日子,才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那时过大年是每个人的盼头,每个人可以买身新衣服,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早晨合家可以吃顿白面饺子。而那时人们的温饱局限于饭桌上的高粱米饭、玉米面大饼子。一年之中,大米、白面只有在逢年过节时,生产队按人均分配给各户,各家才能吃上一点点。大多比较精细的女主人,还要留点后手,平常日子是万万舍不得吃的,要留着待客的。

  我八岁那年五月节,生产队每人分了一斤七两白面,当时爷爷身体不太好,一向节俭的奶奶终于大方了一回,给爷爷包了二十左右个白面饺子。爷爷吃剩下三个,奶奶放在手心里掂量着。她在想:是自己吃了呢?还是给爷爷留着?正犹豫时,爷爷大声说:“想什么?你尝尝吧!都已经小半年没吃到饺子了。”奶奶听后一狠心,囫囵吞枣地把饺子吃下了。吃完后,她这个后悔呀!连连说:“这扯不!我怎么给吃了!我又没有病,给你爷爷留着补补身子多好!”每每谈及此事,我的喉咙都哽咽着一股酸楚涌上心头。那时每个人的渴望是:什么时候才能想吃就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呢!

  终于有了盼头。八十年代,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绿了小凌河两岸,也吹进了小村。“要致富,先修路。”我家乡的小村也铺上了黑呦呦的油漆板路。村民沿着这条路,在小凌河岸边栽上了大片大片的白杨树、柳树;在土层较薄的山坡、丘陵,栽种、嫁接了枣树;村民开始大批的养鸡、在凌河边养鸭、养大鹅发展家禽业;开始养羊、养牛等发展畜牧业;开始实施因地制宜,实行科技种田;开始搞活个体经济;开始走出小村出外打工、学手艺……九十年代初,我村盖起了第一座二层小楼,家家户户的小日子开始蒸蒸日上,过得红红火火。

  我与小凌河的情缘还远不如此。医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小凌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工作。我刚到小镇的时候,清楚地记得,小镇只有南北和东西两条柏油路,也只有几辆大客车连接附近的城市——朝阳市和锦州市、葫芦岛市。各个小村主要是沙石路,偏僻一点的小村还是羊肠小道。虽说我所在的小镇,当时是朝阳县东南部最大的一个镇,又有着方圆几十里地最大的贸易市场,但整体居民的物质生活还不算太富裕。小镇的居民多半儿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和玉米,好在居民的生活已有了明显提高,玉米换大米,加上自种的小麦,大多数人家一年中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吃上细粮。有一小部人也依靠市场经商开始富了起来,商品经济在快速、稳步发展之中。

  我记得2001年下乡到一个小村,当时正逢夏季,又遇干旱,太阳像火一般地炙烤着大地。我们每个人都累得汗流浃背。那天村书记慷慨解囊,从小村唯一的一家商店买了十几根冰棍儿。

  “不好意思啊!小村条件差,没有雪糕!冰棍还不好卖呢!”村书记有些难为情,尴尬地摇了摇头。

  我那时才知,商店没有雪糕,村民吃不起,商店也就无法经营。

  同年,我下乡到另一个小村时,看见许多领着孩子体检的奶奶和妈妈们,好多人衣服上补着补丁,孩子穿的衣服多半是旧衣重新裁做,或者是捡剩的,看上去很寒酸。

  “小姑娘,你穿的是谁的衣服?你有新衣服吗?”我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一边检查一边问。

  “这是我姐姐穿小的,妈妈说等我上学了,也给我买新衣服。”小姑娘怯怯地说,眼神里充满一种渴望。

  一股酸楚顿时涌上心头,我竟无语凝噎。小村的生活水平又与小镇差了一截。这个小村仅有的两座水泥平房,并没有给小村增添华丽,反而更衬托了小村的落后与荒凉。

  如今,我在小镇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小镇和所属的各个小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镇已成为崛起的一枝独秀,在小凌河畔熠熠生辉。

  小镇的交通现已经非常发达。丹锡高速和锦赤铁路货运专线穿镇而过。国道通武线和省道锦赤线,在小镇交会。襟渤海而衍内陆,望京津而牵沈抚。全镇主干路网总长67公里,镇区内道路硬化已覆盖。已建客运中心和三条公交线,投入运营车辆十台,运营里程280公里。北山坡上的京沈高速公路已开通。由于交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大枣、小凌河鸭蛋早已集结成箱运往全国各地。由于小凌河水清甜可口,做出的大豆腐细腻滑嫩,干豆腐筋道味醇,过往旅客或就餐或捎带,赞不绝口。现在小镇豆腐作坊已有上百个,成为小凌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于小镇所辖各村油漆板路相连交通便利。旅游业也发展起来。沟门村的云培山,曲径通幽,景色宜人;南三家村的清凉山,洞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距小镇东大桥南200米的娘娘庙,是一座孤山顶峰,这里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每逢初一、十五,香客络绎不绝,香烟缭绕。这三处景区,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驿不绝,成为小凌河边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5年,依照“五个一工程”建设要求,在小镇东部成立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又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该区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核心命脉,重点打造“三基地,一园区”,现已注册50多家企业。开发区的建立,推动了小镇各项经济的发展,如今小镇已成为"新经济、新农村、新城镇"的典范。

  2017年清明节,我包村下乡到全镇最贫困的小村防火。车子刚从鞍羊线右拐向西北行驶二里多地,打开车窗望去,我的心一下子生出几分欣喜,面目一新的山村景色扑面而来,几棵高大的白杨树像刚强的卫士守护在小村口,一座别致的石拱小挢,美美地倾听着挢下哗啦啦的流水歌声,放眼环望,一座座镶嵌各色瓷砖的楼座子依山而建,紧拥着小村的几座小山植被繁茂,翠绿的松树,花开正艳的挑树、杏树,孕育花期的枣树……这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一座世外桃源啊!中午,在小村的中心户长家用餐,一大锅小笨鸡炖蘑菇香气扑鼻,一大盆绿色的小葱、小白菜、小生菜、家曲麻菜,一大摞用玉米面摊的大煎饼,一盘自制的特味农家大酱……忘了矜持的我们,一边亨受着山村特有的美味,一边听中心户长介绍着:“你们随便吃啊!这小鸡是我们自家养的,现在每家都养一群小笨鸡,肉蛋兼用,蘑菇是去年秋天在前面的松山上采的,这些青菜都是我们园子里用塑料薄膜扣大棚生产的,没有农药,纯绿色食品。现在不比以前了,我们这山沟里也不稀罕大米白面了!我们现在都学会了粗粮细作,家家户户都变着法地做各种口味的小食品,现在的生活讲究的是精致了!”

  我们都吃着,笑着,笑声从门缝跑了出去,惹得整个小村也笑了!

  小凌河水夜以继日地流淌着,安详地聆听着两岸居民欢快的笑声。夜晚以小镇为中心的两岸居民,在各自小村新建的娱乐场地,扭大秧歌,跳广场舞,音乐声,欢笑声连成一片,到处呈现一派安康祥和的局面。

  我是早在2009年又与大凌河牵手结缘的,因孩子升学乔迁来到了我所属地区大凌河边最繁华的城市——朝阳市。由于工作一直还在小镇。便经常穿梭在母家根德乡、西营乡、孙家湾乡、朝阳市区之间。一路上,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散发着油墨香,道边乡村楼房,北京平房林立,多种经营的门市竞相争艳,满足了一方百姓的需求。每逢秋季,盛产大枣的孙家湾村,道路两边大枣排列成行,绵延有二三里地,每次经过,叫卖声、谈笑声、车鸣声响成一片,呈现一派金秋大枣喜丰收的景象。

  如今,我在大凌河畔的朝阳已经居住了十多年。每逢节假日,一有空闲,我就去一览小城的风光。这座三燕古都的小城,现已风采卓人。兴隆大家庭、佳慧超市、商业城、大润发等大型超市,经营的物品琳琅满目、样品样式齐全,大大满足了市内及周边居民的物质需求。名目繁多的小区住宅楼,以朝阳大街,友谊大街为主干路线,南至南大桥,北至十家河套,西至西凉,东至凤凰山,楼房林立,呈现一派派繁华景象。以朝阳市中心医院为首的朝阳市二院、三院、四院、朝阳县医院,九六八医院等众多医院医者尽心尽力保障这一方百姓健康平安。人民公园、凤凰山景区、化石谷、化石公园风景各异,各具特色,每逢节假日,招来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南塔和北塔相连的慕容一条街,古色古香,令人心醉神往,北塔脚下的龙翔书院,聚集了朝阳市内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和芊芊学子,为朝阳市人民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无限风采。朝阳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朝阳人民在古文化的探索研究基础上,加大力度,继续努力前行,文化教育做为重中之重,朝阳市的“普九”工作在朝阳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做得有声有色,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富民高中、英德高中等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朝阳火车站、汽车站、高速站,承载着巨大的客流量,夜以继日地输送大批流客,密集有序的各路公交车、服务周到的出租车,给出行的旅客带来了安心和保障。每每夜幕降临后,在五颜六色的霓虹闪烁中,娱乐人群随处可见,有散步的,有跳广场舞的,有扭大秧歌的,有吹笛的,有舞剑的,有练太极的,有唱戏的,花样繁多,还有众多赏玩的观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花红柳绿,谈笑声、音乐声,载歌载舞的场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周末,我与爱人去大凌河边散步。现在的大凌河经过朝阳市政府精心地开发、规化、建设,已经成为朝阳市居民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娱乐场地。岸边建有多个娱乐广场,多种健身器材,多种景观树木、花草,宛如一座清静幽雅的花园。特别是跨越凌河两岸的凌凤大桥、珠江大桥、麒麟大桥,宏伟壮观,在夜色下观望,犹如三道彩虹悬挂在大凌河上空绽放光芒。不由人感叹,七十年的生命历程,以全国贫穷落后著称的朝阳,如今已成为辽西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日中天,蓬勃发展……

  小凌河是生我养育我的母亲河,我又在她温暖的怀抱中生活和工作了二十余年,幸运的是大凌河又与我携手夕阳。佛说:“在世间,人与人之间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一次的遇见,千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一次的擦肩。”那我与凌河该是怎样的一种缘份呢!当我儿时掬起一捧凌河水,流趟在心间,那份情谊在岁月的流逝中早已润甜到了心底,这半生半世相依相惜的情分,我找遍了所有的词典,终究未找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莫非,这份浓情要三生三世来延续么……

  (本文原载于《朝阳日报》,经作者授权编发,编发时略有改动)

小链接
  石玉梅,昵称六月荷花,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0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根德乡。199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专科学校。1996年至2001年,在朝阳县单家店乡卫生院工作。2001年至今,在朝阳县二十家子镇政府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为一方百姓的健康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闲暇时间,喜欢文学、唱歌、跳舞、旅游,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

  [编辑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