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藏在物候里的灵性世界(徐迎新)

摘要:“一场天气的变化足以让世界和我们自己焕然一新”,《追忆逝水年华》中的这句话将自然与艺术(或情感)关系解释得清楚而深刻。万千景物、季候变化,都已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而若我们留心,有些便会在顷刻间击中我们,化作生命的诗篇。

藏在物候里的灵性世界

——读高海涛《英格兰流年》

文/徐迎新  编辑/熙楉

  “一场天气的变化足以让世界和我们自己焕然一新”,《追忆逝水年华》中的这句话将自然与艺术(或情感)关系解释得清楚而深刻。万千景物、季候变化,都已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而若我们留心,有些便会在顷刻间击中我们,化作生命的诗篇。

  倾听自然,可感知生命。深达此理,成就了高海涛散文情韵天然、灵动无痕的写作风格。《英格兰流年》原是一本英文作品集的名字,副题是“穿越四季的文学旅行”。作者喜欢它,因为它的编者把那些具有自然灵性的文字编进了季节变换的时序里。也正为如此,作者才又写了同名散文,并以之冠名自己的这本散文集。

  在这本集子里,你注意到那些自然物候之美了吗?注意到那物候变化背后的灵性世界了吗?就如那场清明雪,它是和着雀麦草的香味来到作家记忆中的:清明前夜,母亲蒸好馒头备我和父亲天明上坟之用。而一早醒来,我却因疑虑这样做不光彩而变卦。父亲一人上山,下雪路滑而摔伤。事情虽已过去,然而我对父母深深的愧疚,却永久地集结在那散发着雀麦草香气的清明雪中。是物,是情,是诗,哪里分得清?

  那场夏雨又何尝不是如此?那年的夏天,作者去朝阳参加高考英语面试,偏赶上下雨。然而,那是清清爽爽的细雨。与之相伴随的,是乡村少年那宁静而温馨的命运转折。夏季的细雨,与高考、英语,还有朝阳确立了紧密而温暖的情感体认。所以,作者说,“你得相信,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和精神有关,和情感有关。”

  对了,还有那秋末冬初的辽西风。辽西风大,大得吹响了纸糊的窗户,却大不过作者在窗纸上画的小人。那满是怪物与勇武小人的窗纸,是一个小男孩的精神世界。还有母亲含笑的嗔怪与责骂,都被初冬的辽西风吹入童年的遥远记忆。

  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多少物候之美啊,梨花雨、青铜雨、四月羽书城、故乡海岸桃花,还有那打着物候印记的绘画、音乐和文学,一再被作家渴念:画家列维坦的《三月》、《春日艳阳天》,瓦西里耶夫《河风乍起的日子》;曲调优美的《红莓花儿开》、《五月的鲜花》;毕肖普的“太阳狮”……。

  物候迁移,连系着故乡,连系着童年,连系着那些久远的往事,次第盛开在记忆的世界中,也融入了人的生命里。在作家笔下,物候不是简简单单的时间的变化与气候节点,它承载着生命的感受,并以诗的方式言说着我们的灵性生活。“人间四月天,四姐在天边”,农历四月,四姐离开了人间。农历四月是春意盎然的季节,“但这样的日子,它们所有的美丽与激情,鲜艳与温暖,跟四姐有什么关系呢?春风跟她没有关系,春雨跟她没有关系……对于四姐来说,她生前所面对的只是‘残忍’的命运,她死后呢,春天还将一如既往,年年来到这个人间”。还有什么能将这个从小在田间劳作,爱看书,会讲故事,又离过婚、流浪过,罹患重病,被人们忽略的善良女人说清楚?还有什么能让这个瘦弱卑微而又坚强的生命说话?难怪诗人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人间四月天”的美好又以怎样的方式叠加了作家复杂沉痛的人生体验。

  季节物候不仅仅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凝聚我们的情感,还在塑造我们的文明,从最简单平凡的生活,到最沉重神圣的价值选择。有人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不是吗?人性所包含的价值正来自于自然的赋予。人们也领悟到,“只有生活在有养育之恩的土地上,而不是背井离乡到别处流浪,人们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因为自然与自然的变化——物候塑造了我们自己。正像作家在祖国南疆所见的芭蕉,“它们不是风景树,不是听雨花,而是你见与不见,都在那里,或者死去,都在那里,真正具有人民性和生活感的芭蕉!”

  就这样,通过对自然物候的描绘与书写,作家恢复了日常生活的高贵与平凡生命的尊严。

  作者简介:徐迎新,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