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人勤地不懒(时春华)

摘要:父亲是个农民,晒得黝黑的脸膛,微驼的背,因长年劳作而皴裂的手是他典型的农民特征。

人勤地不懒

文/时春华

  父亲是个农民,晒得黝黑的脸膛,微驼的背,因长年劳作而皴裂的手是他典型的农民特征。父亲虽没有多少文化,可他却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手,那些种田经,是烂熟在他心里的小九九:“布谷布谷,赶快种谷”;“斑鸠咕咕,该种秫秫”;“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父亲心里装的,远比我知道的要多得多。

  “春光一刻值千金,廿四节气不等人”。每年的春天,布谷还未叫,父亲就早早赶着驴车,到地里去做春耕的准备了。散粪、打拖子养墒,砸碎土坷垃合垄……这些让年轻人不以为意的活父亲做得一丝不苟,年轻人笑言:“这都啥年月了,化肥有的是,用着方便,省人省力的,谁还上农家肥?现种地现拖拖土坷垃得了,还用那么细作?”父亲笑了:“干啥都不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得提前做好准备。农家肥养地,这地越种越厚,有后劲;化肥好使不假,可惜地越种越薄,越来越板结,没后劲。这地跟人一样,你打理得越细致,它才多打粮。‘种田七成管,人勤地不懒’!”。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谷子芽软少盖土,种芝麻要轧木磙子早出苗,豆子、玉米种时要“踩鸽子”(就是脚要在撒下去的种子上踩一下),说是这样长出来的苗结实,根扎得稳,芽出土有爆发力。因为这些做法,使得父亲种地比别的人家费事费时,可等到地里出苗的时候,别人家的地就相形见绌了。

  自从苗儿出土,父亲就几乎天天“长”在山上了。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拿着锄头上山,太阳落山了才回家,用“披星戴月”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轮番地在他的庄稼地里除草,培土。父亲就生怕那些杂草欺负了他心爱的庄稼,抢了他心爱庄稼的水分和营养,苗根下的草拔了,就连地头上的草都用锄头锄得干干净净。“一棵杂草不算少,再过三年挑不了”,父亲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家的地邻因为懒惰疏于收拾杂草,到了人们说的“地上掉个豆包都不带沾土”的地步,白瞎了一块地。

  耥地以后,地里已经没什么活了,再长草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可父亲依旧天天上山,去盯那些杂草。草不多了,父亲随身携带的工具却多了起来。铁锹、小锄板,还有一个帆布的背包。有句话叫“未雨绸缪”,是的,父亲的铁锹干的就是“未雨绸缪”的活计。父亲把他每块庄稼地的垄头,都用铁锹围成土埂,最上端的地头上留个进水口,那是等到雨来,让高处的水流进地里,不让雨水流失。帆布包里除了带点水和干粮,还有豆类、蔬菜的种子。要是哪块地里因缺苗或是野兔、田鼠的破坏出现了一段空白垄,父亲是舍不得让它们撂着的,用小锄板做犁,应着节气揝上点绿豆、荞麦或是萝卜什么的,没有一刻闲时。邻居们笑他太珍惜土地,父亲笑而不语。等到那绿豆、荞麦、萝卜等额外收获被父亲用车拉回来的时候,邻居们惊讶了,艳羡之情溢于言表。父亲更是喜上眉梢,自豪地跟我们炫耀:“看看,看看,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地这玩意,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你爱惜它,它就会回报你。”父亲的话真的不假,他可能是我们那里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给庄稼放垄的人。所谓的“放垄”就是在秋天的时候,用锄头把庄稼根部的土翻松,把地里新长出的嫩草锄干净,说是这样,便于庄稼深扎根,吸收土里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使得庄稼子实饱满。

  每到秋来,是父亲收获的季节,也是验证他的辛劳没有白白付出的季节,那时候,我家满院子都是丰收的果实,父亲虽然更疲乏,但满面都是掩藏不住的笑意。

  “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这句话几乎成了父亲的口头禅,也成了鞭策我们的家训。人生在勤,不索无获,亲眼见证父亲几十年来在土地上摸爬滚打衍生出来的经验,我也有此感慨。勤劳,勤奋,已经深深融入我的思想且根深蒂固。

小链接
  时春华,女,1992年毕业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2012年起,开始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并陆续加入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辽宁省辽海散文协会等文学组织。所撰写的散文、故事以农村题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行文贯穿知足与感恩,语言朴实接地气。几年来,在《川州文艺》等刊物上和《今日朝阳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500多篇。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有专版《朝花夕拾》。

[责任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