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说“奔儿颅(bénr lou)”(吴歌)

摘要:“额”,又叫“颅”。

说“奔儿颅(bénr lou)”

文图/吴歌(辽宁锦州)

  “世俗相传东坡与妹戏言,坡戏妹曰:‘脚踪未出香房内,额头先到画堂前,好个冲额。’妹答坡云:‘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好个长面。’”——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中华书局 1982年)

  “额”,又叫“颅”。祋殳狂击,头陷颅碎,兽不得猭,禽不得瞥。——《后汉书•马融传》句中之“颅”,李贤注为“额也”。

  与“冲额”旗鼓相当,某些地区的方言称额头为“奔颅”。如:

  “比如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苏小妹,姊妹俩均相貌不扬,东坡讥讽苏小妹,奔颅头……”——贾明江《相声 墨客趣闻》(中国国际剧本网 20200319)

  奔颅,在东北话中会说成“bénr lou(奔儿颅)”。

  拙作《东北方言注疏》认为,奔儿颅之“颅”,说成“lóu”,符合“韵母u与ou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叔(shōu),谋(mú),某(mǔ),奔儿颅(lou),应为此规律下比较常见的字。熟,在通语中亦有同样变化。莫浮切,迷浮切,音牟。——《康熙字典》中“牟”之注音。

  蜀子花,说成“shóu ji”花,比较具有东北特色。

  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中“锛拉”之“拉”,或应为“颅”之轻声变韵。而“锛”,或应作“奔”。

  “冲额”或“奔颅”,又叫“额颅”。

  我在这儿绊过跤,额楼就碰在这上头,现在还有个疤。——巴金《憩园》句中“额楼”,自注为“前额”。顾名思义。“楼”,应在额之“上”,而非额之“前”。额楼之“楼”,或应为“颅”之方音。

  下表,列出“奔儿颅”的几种不同版本,供读者诸君评鉴。

小链接
  吴歌,曾用名吴戈,别号山人。祖籍山东,原籍辽宁省锦州市,现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现居住于锦州。本科学历,金融专业,高级经济师,工作期间进修过美术。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语言学会会员,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凌河区作家协会前主席。2017年,获评锦州市第二届“最佳写书人”称号。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吴歌展馆

[编辑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