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昔日“掰慌” 今朝“掰忽”(吴歌)

摘要:“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

《红楼梦》与东北话系列

昔日“掰慌” 今朝“掰忽”

文/吴歌 编辑/安然

  “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五十四回,出自凤姐儿之口的这段话,把老祖宗勾勒成了活脱脱的“大掰慌(bái huang)”——说书人之戏称。

  而“掰慌(bái huang)”,应为“说书”之戏称。女先儿对凤姐儿《掰慌记》的附和,应属明证:“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

  昔日之“掰慌”,与当今东北话中的“掰忽(bái hu)”,应属同义语。因为“慌”与“忽”相通。

  慌,“昬(昏)也”,“惚也”;惚,“又通作忽”,“慌忽,眼乱似有无也”。——《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

  “掰忽”,与“掰惑(bái huo)”和“掰话(bái hua)”,亦属于同义语。“掰慌”,亦应与后两者同义。

  “掰话(bái hua)”,非“白话”,非“文言”之对称。在言语层面,“掰(bāi)”与“扯”义近;“掰(bāi)”与“白”或“扯”与“白”,义皆不近。

  《掰慌记》这段话中,凤姐儿所说从昨朝“掰起”之“掰(bāi)”,可以换成“扯”,难以换成“白”。“白话”之语义,似乎难以庞杂如“掰话”。

  昔日若有“大掰慌”,应与当今的“大掰忽”或“大掰惑”或“大掰话”等,共属同义语。诸如:

  “小崔,明天不叫你小崔了,叫你崔大白忽吧!”——淘气男孩《淘气男孩——崔大白忽》(网易博客 2011年12月27日)

  “……被单大白唬忽悠得五迷三道的,以至于非单田芳播讲的评书不听。”——缘在8731《老爸也追星》(新浪博客 2014年7月24日)。“忽悠”之“悠”,或为“诱”之讹。

  “岛长告诉星月这里有一位‘岛神’叫刘大掰货,据说能掐会算。”——铁英子《地狱料理师》(起点中文网 2018年1月12日)

  “能掐会算不算啥,还要能掰豁,一起学易玩占”。——北川闇然日章(搜狐号 2017年6月27日)文章标题

  “当乔大掰话饱含深情地演唱一曲《寂寞沙洲冷》的时候,震惊了四座。”——滹沱流沙《一群老男人》(新浪博客 2006年9月22日)

  以上个例中的“白、唬、货和豁”等,或均应作“掰、忽与惑”。

  与“掰忽”、“掰惑”和“掰话”等的“掰(bāi)”一样,“掰慌”所“掰”内容,不拘真假。既可“是谎都批出来”,也可“诌掉了下巴”,还可“是真是谎且不表”。《掰慌记》的铺垫,已经交逮(逮,非代或待)得很清楚。

  “掰慌”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注音为“bāi huǎng”,释义为“揭穿谎言”。是否需要推敲呢?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小链接
  吴歌,曾用名吴戈,男,1960年出生,祖籍山东,原籍辽宁省锦州市,现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现居住于锦州。高级经济师,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凌河区作家协会代主席。
  198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原辽宁财经学院)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起,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金融机构。1990年下半年,进修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
  多篇(幅)论文、通讯、散文和摄影作品等,曾在中国城市金融、内蒙古日报、前沿(原内蒙古社联学刊)、内蒙古金融研究、内蒙古城市金融和内蒙古作家报等报刊发表。独立创编过内蒙古储蓄报。应邀担任过张国岩先生所著《锦州方言札记》的编审。其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吴歌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