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东北锦州话:拍纸(pài ji)(吴歌)

摘要:医巫闾山老爷岭上,有一座骑马关公塑像。号称“一马踏两县”——左脚踏着北镇,右脚踏着义县。

东北锦州话:拍纸(pài ji)

文图/吴歌  编辑/半夏

  医巫闾山老爷岭上,有一座骑马关公塑像。号称“一马踏两县”——左脚踏着北镇,右脚踏着义县。

  戊戌之夏,笔者去游览时,北镇市(县)文联主席曹先生跟笔者说,医巫闾山脊线就是北镇和义县的分界线。山东是北镇,山西是义县,两家“挨着(niē zhi)”。

  欸?把“挨(nāi)”说成“niē”,我还真是头一磨儿听说。回到锦州,找亲朋好友打听,还真有那么回事儿。

  于是,我想到河套地区的有关方言的最经典的段子。“最”经典,不是“经典”之一。

  段子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念“拍”和“麦”这俩目(ma)字儿。老师点着黑板念:p-āi-pāi。同学们跟着念:p-āi-pāi。老师解释说:piē皮球的piē。把同学们都给造懵咧。改天,老师又教同学们念:m-ài-mài,miè子的miè。

  河套,指黄河“几”字弯流过的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狭义指巴彦淖尔市,也叫后套;广义包括呼和浩特和包头,也叫前套。因乎(yōng hu)土肥水美,自古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在“老远山西”的东北锦州,我也能照方配药,写出了一个“非经典”的段子:n-āi-nāi,niē着的niē。

  “挨(nāi/niē)”跟“拍(pāi/piē)”和“麦(mài/miè)”,仨字儿韵母变化的套路二影不差,说明“老远山西”的河套与东北不是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拍”、“麦”和“挨(nāi)”仨字儿的韵母变成“ie”之前,应该先变成“ia”。

  乔全生等《晋方言与山西人》(太原道 2009年9月23日)说过,把攉好的面揪成面疙疸(疙瘩),揉圆,拍(piā)扁,用擀面杖擀平,放到涂了油的鏊子上烙熟就能吃咧。

  东北乡亲之所以把“口+拍”念成“piā”,是因乎“字儿不离母”。就是说,先有“拍”念成“piā”,才能有“拍”左边加个“口”再念成“piā”。

  “唧(叽)”,应该是“纸”的方言读音。渍酸菜的“渍”,在东北说成“jī”,也是这个套路。

  爱问共享资料(2017年5月28日)《浅谈拍纸》说,“……拍纸就是一张硬纸片,大概是扑克牌的四分之一那么大。”

  拍,原来属于入声字。《康熙字典》里的注音有“匹陌切,并音魄”。“魄”,应该念成四声(去声)。所以,“拍(piā)”,又念成“pià”,应该没有啥毛病。

  因义求字——按照词儿的意思去找字儿,东北话里的“拍纸(pià ji)”,应该是普通话里的“拍纸(pāi zhǐ)”。

  注释: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小链接
  吴歌,曾用名吴戈,祖籍山东,原籍辽宁省锦州市,现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现居住于锦州。高级经济师,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金融机构,工作期间进修过美术。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凌河区作家协会前主席。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获评锦州市2017年“最佳写书人”。所著《东北方言注疏》,被专家学者称为东北方言考据工具书的开先河之作。

吴歌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