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点理由,常回家看看(贾忠武)

摘要:“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孙悦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温馨的旋律,一直撞击着我孤独的心扉。我也常常督促自己,找点儿理由,常回家看看。

找点理由,常回家看看

文/贾忠武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孙悦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温馨的旋律,一直撞击着我孤独的心扉。我也常常督促自己,找点儿理由,常回家看看。

  父亲的脾气一直不是很好,我们弟兄几个唯恐避之不及。我是其中最不得宠的一个,小时候我就想,一定要有出息,像小鸟一样飞出去,离开这个家,至少不在父亲黑着的脸孔下诚惶诚恐地生活。

  成家不久,父亲经受了牢狱之灾,工作也无着无落,性情也就更加暴躁。这也就连累了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我是这样想的。那时哥哥家有一个儿子,极其得宠,很了不得。待安置了父亲的工作,我就到妻子生活的乡镇学校教书。一方面为了家庭团聚,另一方面可能也与父亲不无关系吧。

  那时,每星期放假,我就骑上自行车回家看看孩子。那时丝毫没有惦念父母的念头。寒暑假就把孩子接回来,这样过了一年多,就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了(那会儿孩子将近四周岁)。一方面,没有人带孩子;另一方面也有和父亲叫板的意思。后来就很少回家,总以为没有什么牵挂或是来由。只有五一或是十一农忙的时候,回家里帮着耕种或秋收。有时,与父亲赌气,就半年不回去。那时总觉得家里没什么牵挂的,回与不回一个样。现在想来,颇有不安,泪眼汪汪地后悔不迭。

  后来,孩子读了高中、大学,就像小鸟一样飞出了家,孤独寂寞也就生长出来了。每逢孩子放假回来,无论怎样忙碌,都要带上孩子回家看看,这也算是为后代做一点表率吧。父亲和母亲,见到长时间没见到的孩子也渐渐地亲近了。我呢,却总觉得没时间,或者觉得父母还年轻,没啥可惦念的,依旧是很少回家。现在想来,对自己那时的冷漠,感到无地自容了。

  现在弟兄们都成了家,孩子们也都大了,没有了那时的喧闹,倒反觉得分外寂寞。聚拢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年的正月初二,就成了父亲母亲盼望团聚的念想,尤其是哪一个没赶在家里过年,母亲还会偷偷地抹眼泪呢。再团聚就是女儿从烟台回家探亲,他们总要在老家把所有的儿女叫回来团聚一番。似乎那样就圆了父亲母亲团聚的梦想,似乎连我也觉得完成一件大事似的。

  近几年来,父母亲都年近八十,毛病也渐渐多了。母亲“三高”,有脑血栓病灶;父亲渐渐呈现脑萎缩症状,有时像个小孩子,做事离谱,叫人哭笑不得。我也渐渐地担心父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些惶恐,为自己年轻时的不懂事懊悔。除了每月按时送工资,年节生日(包括父亲节、母亲节)都要赶回去探望。近一年来,有时每星期回去一趟,两趟。有些事本不必自己亲自去,也非得事必躬亲不可。三五天,总要找点儿理由回家看看,尽可能地在家多呆上一会儿,陪他们吃吃饭,唠唠嗑,倾听他们讲家长里短,倾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帮他们回忆过去的事情,似乎这样就能找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欣慰之余,心底暗暗地垂泪,生怕有个三长两短。也渐觉赡养、孝敬父母之日短矣,唯恐“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落叶飘零之际,渐觉心空静寂,无所依附。也告诫年轻的人们,不忘乡愁,找点理由,常回家看看,给自己的灵魂,添加一点儿乡愁的温暖。

  (本文原载于2017年09月19日今日朝阳网<资讯><时尚生活>栏目,转载时略有改动,原标题:《找点理由,常回家看看》)

小链接
  贾忠武,辽宁省朝阳县波罗赤镇初级中学教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散文诗》等,有作品收录于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 寻冬]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