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寻访古城遗踪——鸽子洞怀古(陈玉民)

摘要:鸽子洞一直是让我神思遐想的地方,在人类蛮荒时期,鸽子洞人曾经过怎样艰辛的选择,来到鸽子洞,揭开人类在辽西大凌河流域的生活序幕。

玉民探古寻踪

寻访古城遗踪——鸽子洞怀古

文/陈玉民  编辑/安然

  鸽子洞一直是让我神思遐想的地方,在人类蛮荒时期,鸽子洞人曾经过怎样艰辛的选择,来到鸽子洞,揭开人类在辽西大凌河流域的生活序幕。他们为什么会选择鸽子洞呢?是受某种信息的诱惑而来,还是在游走中偶然发现这里的美妙,临机决定留下来的呢?

  或许鸽子洞能给我们一些提示。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到鸽子洞,看看这个位于喀左县水泉乡瓦房村西汤山上的洞穴,它有何奇妙,凭什么能让鸽子洞人选择在这里驻足定居。

  放眼望去,这是一个依山临水的洞穴群落,位处一个高出水面35米的陡峭石壁上。洞口朝东,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大凌河及临岸的扇形开阔台地。洞穴分上中下三洞,各洞穴深浅不一,大小不同。最深处15米,最高处18米,最宽敞处20平方米。人类就曾寄居在这宽敞高大的洞穴里。这里依山可猎兽,临水可捉鱼。冬能躲寒风侵袭,夏能避骄阳灼烤。观可尽览山水风光,居可尽享自然雅韵。在人类还没有走入房屋,依赖自然条件遮风避雨的原始时代,显然这里是一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可以想象,鸽子洞人已经进入智人阶段,不然他们不会选择在这里作为栖息的家园。他们不满足过去简陋的居住条件,已经懂得对自身生存环境的选择,对环境的好坏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从考古在洞内发现的300多件石器中,也完全能证实进入智人阶段的他们,已学会用智慧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走入旧石器时代的他们,似乎悟出借助工具从事劳动的道理,找到了打造和运用石制工具的奥妙。所发掘出来的石器告诉我们,他们不仅掌握了利用砍砸器和刮削器对石器进行打磨加工的技术,而且也摸索和学会了应用石器的本领。

  考古专家根据所发现石器的类型和规格推断,鸽子洞人与北京猿人的石器文化内涵有相继承的关系,这种继承关系意味着鸽子洞人可能是北京猿人的后裔。这种推测当然还没有得到科学意义上的确认。从年代上看,北京猿人早于鸽子洞人几十万年,在这几十万年的迁移演变中,有一支迁移到这里是有可能的。从地缘上看,周边还有比鸽子洞人更早的营口地区的金牛山人,距今约二十八万年,是旧石器早期的人类。他们是从猿人向智人过渡阶段的直立人,他们迁移到这里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当然,如果按照现代的遗传学家提出的“非洲祖母”说,说鸽子洞人是从非洲迁移来的也未必没有可能。不管鸽子洞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终究是最早出现在朝阳大地上的人,我们奉他们为祖先是没有疑义的。

  从所发掘出的动物骨骸判断,鸽子洞人已经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他们将狩猎来的动物进行加工处理,特别是懂得了用火烧制食物,使他们的饮食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已不再充满血腥和野蛮。他们在鸽子洞燃起的火把,当是人类在这一地区燃起的最早光亮。自从有了这光亮,鸽子洞人的心智才少了许多迷茫,他们对付野兽的侵扰多了许多胆识,应付黑夜乃至寒冷的困扰也更为从容。因而说这光亮,是人类点燃的文明圣火也不为过。

  我们无法知道鸽子洞人在此居住繁衍了多少个春秋,更无法弄清,在岁月轮回的年代里,他们在这里曾演绎过多少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他们的狩猎场面,一定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他们的恋爱情景,一定是带有古朴的浪漫和原始的粗俗。他们的生活形态,一定是既有人性的温和,又有野性的凶狠。在这有限的洞穴空间里,他们相处得和谐吗?他们靠什么来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呢?在一个没有法律束缚,没有道德约束,没有文明支撑的原始社会里,他们的社会礼仪规范靠谁来主导,用什么方式调节的呢?可以设想,受自然条件、自身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寿命不会太长,生命的质量不会太高。

  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鸽子洞人竟然舍弃了鸽子洞这个家园。是因进化自身变得脆弱而难耐洞穴的阴暗寒冷,还是因文明的诱使,最终选择走向更为温暖的人工建筑寓所。那颗留存下来的小孩牙齿化石告诉我们,这里的环境和条件,难以保证让那些孩子在这里长大成人。他们要想让自身有较大发展,必须走出鸽子洞,走到更适合他们生存发展的地方去。他们究竟走向哪里了呢?这无疑又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问题。有人说距今四万年的建平人,是从这里传承过去的。按此推测,五千五百年前的红山时期人,也应当是这古老的建平人传承下来的。如果地球不发生大的地质灾害,这些古人类应当不会轻意离开这里的。他们的迁移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没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他们是不会选择离开的。

  这样推测下来,说红山人就是古老的建平人进化来的,他们从旧石器时代走向新石器时代,继而走进红山时期的玉器时代。这样想来也是符合逻辑的,试想如果没有几万年的进化发展,到了红山时期,文明会一下达到一个那样的程度吗?

  当然我们不能勉强地非要把红山人说成是鸽子洞人繁衍下来的。我相信鸽子洞人一定是个优秀的人种,他们凭着坚毅、顽强的特性,既然能在10万年前的鸽子洞生存下来,他们也一定能在进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把他们用火点燃的文明之光,发扬光大到红山去,转换成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明曙光。

小链接
  陈玉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朝阳市作家协会顾问,朝阳市诗词协会顾问,朝阳市楹联家协会顾问,朝阳市古生物化石协会顾问。曾任朝阳市委副秘书长等职务。先后结集出版了散文集《文心览胜》、《中华成语沉思录》、《中华诗词畅想录》、《古都风韵》四部文学专著。

陈玉民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