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千年辽彩之新生(刘文艳)

摘要:前些日子读到了林声先生的《辽彩新韵》,又有幸欣赏了林声先生“新辽三彩”精品特展,感触颇深。这80多件新辽三彩艺术作品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精致,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既丰富多彩,又风格统一,件件都是独到的艺术精品。

千年辽彩之新生

文/刘文艳 编辑/半夏

  前些日子读到了林声先生的《辽彩新韵》,又有幸欣赏了林声先生“新辽三彩”精品特展,感触颇深。这80多件新辽三彩艺术作品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精致,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既丰富多彩,又风格统一,件件都是独到的艺术精品。而这些艺术精品均出自林老这位年过八旬的艺术家之手,确实令人震撼、令人惊叹。林声先生以自己诗、书、画、瓷、印均通的艺术积淀,对传统“辽三彩”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加入艺术家个性化创造,使千年“辽三彩”以全新的面貌惊现于世,一鸣惊人。

  新辽三彩艺术作品与《辽彩新韵》有三个突出特点,实现了三个完美结合:一是,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与创新当代艺术表现完美结合;二是,张扬核心价值理念与贯通东方书画审美完美结合;三是,书写内在人文修养与提升中华艺术品格完美结合。

  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与创新当代艺术表现完美结合。林声先生新辽三彩创作,是一项很有建树的艺术工程,这个工程从构思、策划到创作、制作都由他一人完成。新辽三彩创作,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创新。这个创新对于传统辽三彩而言,是传承,是提升,是飞跃,是重生。“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艺术创新是新辽三彩最突出的特点,《辽彩新韵》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成功典范。新辽三彩在器形与釉色上、文字题款上、写意刻花上的创新,使这一古老艺术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气息。这次所展示80多件作品都是既有深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承,更有艺术家前无古人艺术独创的艺术精品。

  然而,新辽三彩最大的创新,是非常自然流畅地将辽三彩古老优美的艺术形式注入了思想和灵魂,非常自然地灌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灌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魂。使新辽三彩既具有传统艺术魅力,又有现实启迪作用!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有的作品能够直接服务于当前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书中展示的第一件作品三彩釉清白梅瓶,一面是写意三彩,青青白白的几棵白菜,赫然醒目,一面是书法作品,直抒胸臆:“清白乃为人为官之道也,白菜清素,百菜之首。百日不吃白菜积毒,故五谷杂粮治百病,萝卜白菜保平安也。”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三彩釉刻花盘口清白瓶,也刻写:“萝卜白菜保平安。”可见艺术家对淸淸淡淡生活,清清白白为官的道德追求特别推崇。
  黄釉刀书内乡县衙楹联罐书写:“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从这幅楹联也足见林声先生的为民情怀。三彩釉葫芦纹罐,画面上是一个葫芦,上题字为:“依旧老样子。无论是升官还是罢官,无论为民为官,依旧老样,因为我们都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八十五岁写并跋。”表明了他为官为民依旧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心态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责任感。

  黄緑彩釉刀书菜根谭笔筒书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书刻在笔筒上,让为官为文者能以此为座右铭,修身养廉,宁静致远。

  这些艺术作品,在当下依然存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崇尚富有,讥笑贫穷,价值观扭曲错位的背景下,更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张扬核心价值理念与贯通东方书画审美完美结合。“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用习总书记这段话来概括新辽三彩的特点,也非常贴切。新辽三彩将写意画、将中国书法创造性地融入其中,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

  林声先生发挥他的书法优势,非常成功地将书法作品的内容与新辽三彩器形创作相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如黄釉刀书《爱莲说》双龙首瓶、黄釉刀书《陋室铭》双龙首瓶,这两个作品是成功范例。《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爱莲说》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的意境,和这两个瓶子的双龙造型相呼应,彰显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崇文倡雅的高尚境界。
  酱釉刀书《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情怀,让这件艺术作品更加熠熠生辉。也让这千古名句在新辽三彩的映照下更加沁人心脾,欣赏之中使心灵再次得到净化和提升。黄釉刀书《佛说八大人觉经》塔罐与《心经》塔罐是两件珍品。用塔罐造型书写经文,内容与形式相互感应,互为交融,达到了为新辽三彩增辉补美之效果。《茶经》蓋罐用绿色调,与陆羽对茶叶的精彩描述相呼应!陆羽《茶经》中说:“为饮最宜精行简徳之人。”引人清静、俭朴、修身、养德。这是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艺术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呈现。这样的作品其审美价值和教化意义,将会蕴含于久远的艺术魅力之中。

  书写内在人文修养与提升中华艺术品格完美结合。“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习总书记对艺术家提出的明确要求。林声先生是省级领导干部,也是著名作家、画家、书法家,是集诗书画印瓷为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更是时代风气的先觉、先行、先倡者。

  新辽三彩作品融入他许多写意画和题画诗,表达了一个艺术家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艺术自觉。如三彩釉菊花盘口瓶书写诗文:“七十写老菊,八十刻苍松。逆境铁骨立,顺时荡菊风。”三彩釉山花将军罐,一面刻有山花,一面书写“山花独自放,开出骨气倔强。”的诗词,表达了作家的筋骨与胸怀。三彩釉梅花鸡心尊书写道:“雪中培亮节,吐蕊洁称王,铁骨迎风立,报春何惧霜。”“标注文革旧作,牛棚咏梅”。表现了作者铁骨铮铮,傲雪报春的凛然正气。三彩釉穿孔佛面马镫壶“霜叶知秋菊无言,金陵访师达摩缘。畅怀堂里清风驻,丹青壮行老少年。”表达了艺术家与李畹老师的友谊和无欲清风般的品格,以及他虽八十高龄仍似“丹青壮行老少年”的热情洋溢与豪情满怀。
  再比如,三彩釉白莲笔筒,一面是洁白无染婷婷玉立的荷花,一面书写诗词:“雨后半塘荷风绿,淡中娇姿醉中花。入门先学荷君子,脱俗洁身隐落霞。”三彩釉刻花梅仙鸡心尊书写:“宁波水仙子,雅洁不染尘。洗净凡心骨,花中冰玉魂。”都直抒胸臆,表现了艺术家对“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洗尽凡心,雅洁不染之脱俗境界的欣赏,对风清气正时代风气的积极倡导。

  还有三彩釉菊花小口罐、水仙小口罐、梅花小口罐、兰花小口罐、晚香小口罐。当这些艺术品组成一个群体时,就能清晰看到艺术家的欣赏品位、理想境界以及内心静雅、迎风傲雪的人格风骨。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林声先生的艺术作品件件都在追求真善美。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备受关注与青睐。

  文以载道,文如其人。“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艺术作品体现着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传递着作者的道德追求,彰显着作者的价值取向。读林声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我思考很久,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玩味。
  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在新辽三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襟怀、信念与追求。作者把自己崇高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以文化自觉与自信讲述“瓷上中国故事”,使艺术家的人格品质与艺术作品传递的思想内涵高度统一,互为增辉。让作品因人品的光辉而更加有品位、有价值,让艺术家的人品因其辽彩作品的精彩而更加令人尊敬和景仰。

  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陶瓷工艺本身又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对外宣传符号,“新辽三彩”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传统文化积淀与当代中国生活有机统一起来的艺术作品。林声先生的“新辽三彩”艺术,为辽宁文化创新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找对了一个好的方向。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中青年文化人才向老艺术家们学习,积极投身到“新辽三彩”的开发、制作、宣传与销售的环节当中去,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新辽三彩”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对辽海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致欣赏。

  (原载于《辽海散文》2016年第5 期)

小链接
  刘文艳,现任辽宁省政协常委、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有百余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在《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曾出版传记文学《尹湛纳希传》,填补了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鼻祖尹湛纳希生平传记的空白。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引起反响。近年出版的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

刘文艳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