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李光弼巧用“母马计”(王劲松)

摘要:李光弼(公元708—764年),是唐朝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著名军事家。其父李楷洛,原为契丹部落酋长,武则天时归唐,以骁勇善战闻名。

李光弼巧用“母马计”

荐文/王劲松 编辑/安然

  李光弼(公元708—764年),是唐朝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著名军事家。其父李楷洛,原为契丹部落酋长,武则天时归唐,以骁勇善战闻名。李光弼是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名将,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之一。李光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勇,严毅有大略,喜读班固的《汉书》。用兵谋定而后战,治军极严,善用奇计,以少胜多,战功卓著,史书赞他为“中兴第一”。唐肃宗说:李光弼“出备长城”、“入扶大厦”,评价甚高……

  欧阳修说他是“品德高尚的军事家”,比孙武、白起、吴起、韩信人品还好。

  他奉公廉洁,每得赏赐,分给将士,因军功卓著,唐代宗宝应元年封光弼临淮王,所以又叫李临淮,获得赐铁券,图形凌烟阁,名藏太庙的殊荣。后来受宦官程元振谗陷,病死徐州,年仅57岁,临终时主动退还朝廷所有封赏,家无余财。朝廷追赠他司空、太尉、太保,谥曰武穆王。《旧唐书》《新唐书》有其传,《资治通鉴》多处记载他的事迹。他的故事很多,本文只截取一个小镜头,写他巧用“母马计”的故事。

  《资治通鉴》载,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唐肃宗任命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兼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驻扎洛阳。李光弼这时只有二万人马,史思明(唐柳城今朝阳人)率二十万精兵杀来,敌众我寡,实力悬殊。李光弼撤出洛阳,留下一座空城,移军河阳三城。史思明没敢进洛阳城,直逼河阳。李军固守,史军强攻,在河阳三城的黄河两岸展开旷日持久的鏖战。

  奸诈的史思明搞“恐吓计”:史思明吩咐军士驱赶一千多匹战马到黄河南岸洗刷,每天反复、循环着出出进进,不知有多少战马,用来恐吓唐军,施加心理压力。李光弼的士兵以为史思明的战马上万匹,有些惊慌。心细如丝的李光弼仔细观察几天,确定只有千匹左右,都是精心挑选的良马、公马,是主力骑兵的坐骑!这可是宝贝啊!于是,他心生一计:从军营里挑选五百匹哺乳期的母马,驯马师们赶母马到黄河北岸洗澡,把它们的小马驹留在军营里,母马们因为惦记小马驹,都嘶叫着,躁动着;史思明的公马听到母马声音,嗅到母马的气味,受到极大诱惑和刺激,都嘶鸣着狂奔到黄河北岸来,与母马们亲近在一起,交颈联欢,驯马师一声口哨,母马们毕竟惦记自己的马驹,纷纷跑回唐营,史军的公马哪里舍得,紧随其后,千匹公马全部来到唐营,不费吹灰之力,为自己的骑兵壮大了实力。李光弼命令士兵大喊“谢谢史将军赠马!”

  史思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千匹骏马逃走,气得脸红脖子粗,嗷嗷怪叫,大骂“李光弼诡计多端,我与你势不两立!”

  这次河阳三城战役,李光弼斗智拼勇,苦战两个多月,以两万胜二十万,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大获全胜,光弼晋升为太尉兼中书令。

  “母马计”故事选自《旧唐书·李光弼列传》、本文作者《“安史之乱”探新》一书。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