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英雄传奇有出处,影视时现朝阳人(张松)

摘要:随着电视剧《中国地》的热播,朝阳清风岭名声大噪、游客如织。那么,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还有哪些经典影视剧是以朝阳人物为题材蓝本的呢?

英雄传奇有出处,影视时现朝阳人

文/张松

  随着电视剧《中国地》的热播,朝阳清风岭名声大噪、游客如织。那么,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还有哪些经典影视剧是以朝阳人物为题材蓝本的呢?翻看中国电影史,一串激动人心的名字扑面而来:《战火中的青春》主角高山,原型是朝阳凌源三十家子的郭俊卿;《小兵张嘎》中张嘎子的扮演者安吉斯祖籍朝阳,他的母亲正是当年威震大黑山的双枪红司令——乌兰……

《中国地》中赵老嘎  原型朝阳王老凿

  2012年初上映的、由李幼斌、萨日娜主演的4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地》,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朝阳清风岭地区一个叫“赵老嘎”的抗日英雄揭竿而起。率当地民众凭借山高、洞深、林密的地形优势,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坚守故土14年,使清风岭成为东北地区唯一没有沦陷的一方净土。

  这块14年未曾沦陷的“中国地”,在今朝阳常在营子的清风岭。剧中的赵老嘎,真名叫王文福,绰号“王老凿”,是位目不识丁的农民。“凿”是当地土话,倔犟极致之意,即世人常说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王老凿”当时已50多岁,常穿一身蓝土布衣裤,脑后还留个小辫子。他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练成一手好枪法。他领导的联庄会武装保一方平安,因此小有名气。这支以土枪土炮为主的农民武装,在国门洞开、强寇入侵的国难关头,却彰显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宁死不当亡国奴,与日伪当局抗争14年,在伪满洲国的高压统治下保持了一块圣洁的“中国地”,创造了一段永垂青史的抗战传奇!

  王老凿率众坚持抗战的清风岭,如今已开发成景区,景区的主体叫石明信沟。原朝阳党史办主任秦奎一介绍说,石明信沟位于今朝阳市南90华里,柏山中段。沟长十几华里,沟沿分布着韩杖子、二道沟等几个自然村落。这么个普通的山沟,在早年辽、吉、黑、热东北四省的辽阔疆域中,是一块名符其实的弹丸之地。但在日军侵华的14年间,石明信沟民众坚决不接受日伪的反动统治,凭借山高沟险,林密石多的地理优势,与日伪当局浴血苦战,付出重大牺牲,一直坚持到1945年祖国光复。

  1933年3月,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后,王老凿率石明信沟民众闭山自守,采取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满抗日斗争。其特点是,从不主动出击日伪军警,但坚决拒绝日伪的反动统治,日伪当局的一切法律在石明信沟均无效。日伪军警来讨伐,来的少便兵戎相见;来的多,便退守山林以避敌锋。敌进我退、敌退我回。

  在这艰苦卓绝的14年斗争中,日伪军警曾多次对石明信沟进行血腥的讨伐和围剿,其中较大规模的就有5次。如1934年12月17日,日伪军出动重兵对石明信沟进行大规模的烧杀和抢掠,将抓到的21人蒙上眼睛,堵住嘴,推到河套当中全部用刺刀挑死。又将韩杖子、孟杖子、西南沟三个自然村的200多间房子全部烧光,并抢走了所有财物。又如1945年7月5日,伪吐默特旗公署警务科长大道义行率领800多名日伪军警对石明信沟进行讨伐。见物就抢,见房就烧。敌人搜出4名70多岁的老人,用战刀活活砍死,并放火焚尸。他们把沟内所有的石碾石磨都砸碎,把水井填死。一直烧杀抢掠了8天。直到片瓦无存,遍地废墟,日寇认为沟内已再不具备人的生存条件时,才带着几名被抓去的群众,于7月22日撤走。

  面对凶残日寇的围剿杀戮,王老凿率民众坚决抵抗。1938年11月26日,30多名日军分乘两辆汽车突然闯进石明信沟。这时,沟里群众正在秋收。大家发现鬼子来人不多,便开枪阻击,打死打伤日军多人。双方激战到下午,日本兵怕天黑后人少吃亏,傍晚时乘汽车狼狈撤退。

  屠杀、围困、诱降,均无法撼动石明信沟抗日民众的斗争意志,但如何在艰危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呢?石明信沟抗日民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独立经济,打破日寇封锁。

  在韩杖子村生活多年的王大爷告诉记者,四棱子山下有块平地,当地民众在那里建了个“花厂”(棉花厂),装起了14架轧棉花的车子,进行自种、自纺、自织。又开设了3处油坊,还有鞋铺、帽铺等作坊,在这条沟内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些事在当时都是违反日伪经济法令的。在日伪统治下的沟外群众,正愁有棉无处轧,有豆无处榨。打听到石明信沟开了轧花厂和油坊后,沟外群众纷纷翻山越岭进沟轧花和榨油。那些被强迫迁出沟外的群众,又悄悄搬回沟内居住。由于大部分伪警察都与石明信沟的抗日民众有联系,因而,那些在石明信沟轧花和榨油的人畜车辆,常常在警察眼皮底下通过,只要略施小贿,瞒过日本人的耳目即可。

  每次日军进剿石明信沟,沟外群众都事先从沟外送信,通知他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石明信沟第一次被围剿后,当地民众联合由李树珍领导的反满抗日武装,攻打了与日勾结的山嘴子东沟大地主张文广的张家大院,以示警告。

  那些设在石明信沟的伪警察分驻所,久而久之都成了“两面”警察所。有些伪警察同情石明信沟民众。有的预感敌伪政权来日无多,为给自己留条后路。有一些伪警察受到石明信沟抗日民众的恩惠,心怀报恩之心,有的警察分驻所长竟认王老凿为干爹……最终,这些担负围困任务的警察,都成了石明信沟抗日民众的耳目,沟外一有风吹草动,石明信沟便对敌伪动态了如指掌。

  传奇的抗日故事为清风岭的秀丽山色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随着电视剧《中国地》的开拍与热播,今天的清风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清风岭的西北沟是原来“280兵工厂”的旧址,主要景区就分布在这条沟里。这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山泉常年不断,6月里尚有融化不尽的坚冰,有飞流直下的高挂瀑布,常青的松柏在刀削般耸立的山崖上旁逸斜出……春天的杜鹃,夏日的林海、秋天的红叶、冬日的银装素裹,令清风岭的四季景色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轴,赏心悦目。

凌源奇女郭俊卿  人称“现代花木兰”

  新中国建立后,根据陆柱国小说《踏平东海千顷浪》部分章节,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了一部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女主角由当年的电影明星庞学勤、王苏娅出演。故事的梗概是: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处于最艰苦的阶段。一次战役中,一支仅十几人的游击队与国民党正规军苦战一天一夜后,只剩下小队长高山还在坚持战斗。我军大部队及时赶到,救出高山。女扮男装的高山坚决要求参军,团长将她派到青年英雄排担任副排长。救过高山的排长雷振林好胜,战斗中经常涉险冒进。高山直言相劝,雷振林并不接受。一次战斗中,雷振林因好胜而中计,情势危险。高山冒着生命危险,将雷振林救出,自己却身负重伤。雷振林代表全排战士探望高山,才得知她原来一直女扮男装。震惊之余,由衷感到钦佩,进而萌生爱情。雷振林将心爱的战刀送给高山,革命的情谊把两人的心紧紧连结在了一起。

  王苏娅出演的女英雄高山在现实中确有其人,她就是出生于凌源三十家子的战斗英雄郭俊卿。

  1931年,郭俊卿出生在凌源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因家境贫寒随父亲逃荒到内蒙古巴林左旗 。1945年8月,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她在部队中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后任某机炮连党支部书记。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为了不暴露自己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郭俊卿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块上厕所、洗澡。1950年4月,劳累过度的郭俊卿患了严重的妇科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其性别秘密。5月,郭俊卿不得不向党组织汇报了真实性别。同年9月,她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称号,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毛泽东奖章”各1枚。

  1956年,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历城县工业局副局长、青岛第一服装厂厂长、山东省曹县工业局副局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郭俊卿在江苏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电影中的巾帼英雄高山和排长雷振林最终萌生爱情,革命的情谊将两人的心紧紧连结在了一起。而现实中的郭俊卿却单身一人,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

母为“双枪红司令”,儿为英雄“张嘎子”

  经典儿童抗战题材电影《小兵张嘎》,是依据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改编的。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50多年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子”,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儿童记忆中最灿烂的金色华章。这部电影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从一个顽皮的乡村少年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历程。电影中的张嘎子生活在水光潋滟的河北白洋淀,但嘎子的扮演者安吉斯,祖籍却在辽宁朝阳。安吉斯的母亲出生在朝阳县凤凰山下噶岔村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原名宝力格,她就是日后威震大黑山的双枪女将乌兰司令。

  在大黑山,若跟上了年纪的人追忆“双枪红司令”乌兰的往事,不少老人依旧口若悬河、神采飞扬。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乌兰司令胯下一匹青鬃骏马,身穿绛紫色蒙古长袍,腰系蓝色腰带,脚蹬黑色长筒皮靴。肩搭长辫,浓眉大眼,英姿飒爽。她手持两把“盒子炮”,骑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但见手起枪响,敌人惨叫落马……

  日本投降后,热辽根据地的朝(阳)、北(票)、阜(新)、义(县)一带匪患猖獗,民不聊生。这种态势下,革命经验丰富的乌兰被派到热东。那时,乌兰刚满24岁。

  爆发于1946年的北票激战,令乌兰名声大振。当时,乌兰率领蒙民第十一支队配合主力部队痛击北票来犯之敌,建立奇功。因乌兰骑着青色战马,手持双枪百发百中,战友们干脆不叫她乌兰,直呼她为“青马双枪红司令”。

  1987年4月5日,乌兰在北京病故。遵照她生前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撒在她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北票大黑山为乌兰举行了撒骨灰仪式,并在大黑山中设立“乌兰亭”,以纪念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

  乌兰的儿子安吉斯出任过中国青少年绿色行动委员会副秘书长一职,尝试用一种新方法治理锡林郭勒的黄沙,以求改善内蒙古的自然条件,减少沙尘暴对北京的侵袭。

  2005年,安吉斯和《鸡毛信》的扮演者、《地道战》的扮演者来《辽沈晚报》做客。岁月沧桑,当年活泼可爱的“张嘎子”如今已两鬓斑白,回首往昔的流金岁月,安吉斯不免慨叹连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链接

  张松,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供职于辽沈晚报社,为该报历史文化专版“摆渡辽河”主笔,副刊部主任记者。从事辽宁历史文化研究已近十年,出版及参编著作达十余本,达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辽宁风情小镇》《三燕寻踪》等。近些年,在为朝阳、北票与三燕后人间牵线搭桥、积极宣传朝阳历史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