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晒干菜(时春华)

摘要:说是晾干菜,并不是人们要吃的应时蔬菜多得吃不了,而是为了冬天里有菜吃,人们硬是从餐桌上挤出来的。

晒干菜

文/时春华(辽宁北票)

  对于我来说,应时的蔬菜好吃,那些干菜更是别有味道。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没有大棚,冬天里吃的菜,主要是大白菜和萝卜,土豆和葱很少,因为我们那里十年九旱,水除维持饮用外稍有剩余,所以很少栽土豆,即使栽了也长不大,那些葱是在园子里不拔的,好留着来年春天吃羊角葱,我觉得能调剂口味的,就是人们晾晒的干菜了。

  说是晾干菜,并不是人们要吃的应时蔬菜多得吃不了,而是为了冬天里有菜吃,人们硬是从餐桌上挤出来的。老家的人们晾干菜最早始于夏末,最早的是长豆角和土豆——把长豆角洗干净,放在箅子上在锅里蒸一下,然后用小锅盖在房后的背阴处阴干,也有的把长豆角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掏出灶里凉了的草木灰,用草木灰拌豆角,晾干以后把灰抖掉,说是这样晾出来的豆角吃的时候还是绿的。种白菜以前就已经挖了土豆,用大人的话说就是把那些牛眼珠似的小土豆在大锅里烀了,扒掉外面的皮,把光溜溜的小土豆切成片,晒在房顶上。我们小孩子有时也不愿意帮大人的忙,因为土豆小,不咋好扒皮,也不算好切,切完以后还要端着簸箕顺着咯咯吱吱的破木梯上房晾晒。有时候,去了老半天也不下来,我们躺在房顶上偷个懒,或是把切好的厚土豆片贴在眼睛上,抹上点烟囱里的黑灰装鬼,别看小土豆有点涩不好吃,晾晒出来的干可筋道呢。

  秋天来到,干菜接二连三在人们的院子里摆上了龙门阵——打着螺旋的茄子干在搭杆绳上挂了一溜,白的、紫的,像一串串弹簧在风中摇晃;墙头上,笸箩、簸箕、盖帘都上阵了,带着红边的萝卜片,淡绿的辣菜片,绿油油的扁豆角丝,屋门口墙上一串一串的红辣椒,厢房背阴处木橛上拧好的一辫子一辫子的扑拉棵子白菜,嫩嫩的萝卜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晒好的干菜被大人收起来,有的装在袋子里,有的装在筐里,有的继续挂在厢房的墙上。这些干菜一般都是留到开春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也有的在杀年猪有了油水的时候吃,比如萝卜干、辣菜干和土豆干,吃一顿好吃,两顿凑合,三顿就难以下咽了,因为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油水少,清汤寡水的怎会好吃呢?母亲很会做菜,总是放后老婆油,端上菜碗汤水里会有很多油花,再加上稍微放了点酱,所以我家那些干菜,我们小孩子都愿意吃;干白菜和萝卜缨则是在锅里用开水炸了,炸好后蘸酱吃,或是蘸盐水吃,有菜就比没菜强啊,我们吃得都很起劲。

  要说我是吃着干菜长大的有点夸张,可干菜毕竟伴随我度过了那么一段清贫的岁月。至今我仍是爱吃干菜的,豆角干、土豆干、萝卜干、辣菜干炖排骨、炖肉吃,别有风味,那干白菜、萝卜缨还是老吃法,只不过作料全一些,可曾经的味道还在。

  秋风起了,老家的人们,仍是会满院子晾晒干菜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晾晒干菜是为了储备和接济,现在晾干菜仅仅是为了调剂。根在农村的人,就是忘不了这一口,咋办呢?

小链接
  时春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宁省北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选修音乐,酷爱文学,文风朴实接地气。热爱生活,热衷传播社会正能量。系朝阳市作家协会、辽海散文学会、北票市作家协会会员;《好名声网》特约助理编辑,此网站有《时春华好名声展馆》;《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此报刊有专栏《朝花夕拾》。在网络、刊物上发表作品600余篇。

时春华展馆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