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老叔的“小棉袄”(王洪洋)

摘要:我老叔王仁昌,属于精干型的人,机灵、敏捷、豪爽、义气,头脑活跃,不服输。他当过村秧歌队、业余剧团的会首,具备一定组织指挥能力。

老叔的“小棉袄”

文图/王洪洋(辽宁朝阳)

  我老叔王仁昌,属于精干型的人,机灵、敏捷、豪爽、义气,头脑活跃,不服输。他当过村秧歌队、业余剧团的会首,具备一定组织指挥能力。

  老叔1981年初参军,在野战军部队基层摸爬滚打,因为个人基本素质不错,入伍前当过生产队会计,功底较好,当兵10个月后提拔为上士班长,在这个连队25个新兵中属于拔尖的,不久连队司务长调走了,他被任命连队代理司务长,干部编制,这是很少见的。因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受过多次嘉奖。1983年春天,师部计划考核两年以上军龄、业绩突出的战士,准备提干,其中就有老叔。但是,事与愿违,军委颁发一项新规定:部队干部必须从军事院校中选拔,连队战士一律不能提干。他这个代理司务长转正就成为遗憾了。

  1984年复原回乡,有了当几年兵的经历,受到许多在农村无法经受的锻炼,懂得了更多人生道理,成熟起来,有了自信,开始在致富路上顽强拼搏。当时他为买一辆梅花牌自行车都得到信用社借200元贷款,去乡工程队当小工,每天只挣1.7元钱,三个月之后,工资涨到2元钱。后来村党支部任命他担任民兵连长,一干就是八年。

  生活在农村,那个年代他还存在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有了女儿还想生个儿子。结果又生个女孩,因为超生,挨了罚,辞去大队干部职务,走上探索致富之路。随着人际关系的扩展,开始承包零星工程,夫妻共同努力,逐渐有了积蓄,在老院子翻盖了五间144平方米的北京平房,当时在本村也算是比较上档次的了。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赚钱思路拓宽,敢于承包大一点的工程,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建筑维修工程队,得心应手,他是本村第一个买BP机、手机、摩托车的人,让许多人用羡慕的目光看他。

  也许是被命运捉弄,本来是个挣钱机会,却招来一个不小的麻烦:2003年他承包给村里盖七间办公用的北京平房,当时造价七万多元,建房的原材料、人工费等所有开支全部由他垫付,而村里根本没有支付能力,一直拖欠着无法偿还,这笔钱全压在他身上,可他是小本经营,人工费,原材料费,还有大女儿要上大学读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性格坚毅的他,挣扎着,勒紧腰带,虽然日子紧巴一阵子,还是挺过去了,有了柳暗花明的未来。

  人到中年的他,在院子里建大棚养鸡,养鸭,不断探索致富新路。2013年他搞塑料大棚养猪,养了很多母猪,生了几十头小猪,卖了好价钱,还留下一部分仔猪自己育肥,到了年终,发现有猪病,他当机立断,卖的卖,杀的杀,全部出手,收获不小;没过多久,当地发生猪瘟,许多养猪户都赔了一大笔钱,叫苦连天,后悔莫及,都说王仁昌太精明了,就他养猪没赔钱。后来他觉得养牛保险,又养起了牛。我老叔除了经营土地、养牛之外,抽空出去打工,刮大白,外墙体保温,当个小包工头,挣点零花钱,知足了。

王仁昌和他的俩女儿女婿全家福

  年过花甲,老叔终于轻松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舒心,惬意,找到了幸福感。大女儿洪岩大学毕业了,成家立业,有个可心的工作和美满家庭;二女儿珊珊中专毕业后,也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丈夫能干,儿子乖巧;我老叔感觉非常舒适,好像越活越年轻似的,两个女儿特别孝顺,知道心疼父母,经常开车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干点零活,嘘寒问暖,每逢年节,姐俩轮流领着丈夫孩子到父母家里过,拎着东西带着钱,外孙子、外孙女姥爷姥姥的叫个不停,两位老人乐得闭不上嘴,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快乐,真正体会到女儿一样养老,尝到了女儿是爹妈“小棉袄”的甜头。

小链接
  王洪洋,网名:随风而至。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原籍喀左县。1975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现为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大学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迄今,发表国家级专业论文7篇,荣获“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写作文学作品,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在《好名声网》发表多篇散文、小说。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