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大雁颂(王洪洋)

摘要:秋风送凉,草木渐黄,一行大雁向南飞去。

大雁颂

文/王洪洋(辽宁朝阳)

  秋风送凉,草木渐黄,一行大雁向南飞去。

  大雁,亦称鸿雁,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敬重,甚至成为先民的一种图腾,蕴涵深深的家国情怀,寄托着人类自由飞翔的渴望。大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中国,栖息于河流、沼泽地带。春夏之间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流域繁殖,秋季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越冬。大雁之所以让人喜爱,是有理由的。

  大雁是诚信守时的楷模。《礼记•月令》云:“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大雁秋去春归,按时令南北迁徙,到南方过冬,回北方繁衍,这是候鸟的自然法则。准时来去,岁岁如此,从不失信,使人类学到诚信守时的优良品质。

  大雁是不离不弃的典范。它们的行止常常启迪人类对家乡、家庭、婚姻的思考,无论漂泊多久、多远,心里不舍对祖国的关注,家乡的思念,家庭的眷恋,父母妻儿的钟爱。早在《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载:“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意思是:“空中叫着欢快的大雁,东升的朝阳霞光灿烂。姑娘等待情郎快来迎娶,婚期赶在冰雪消融之前。”古代有一种习俗,霜降以后农闲时举办婚事,春天冰雪融化了忙着耕种,停办婚事,所以男女都期盼化冻之前完婚,过上两情相悦的甜美生活。

  大雁是团结守纪的表率。大雁在空中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变阵“一”字,井然有序,奋力飞翔,不惧劳苦艰险,不怕千里奔波……夜间休息有站岗放哨的,警惕性极高,足见其组织、纪律之严明,不亚于训练有素的军队。从鸿雁活动强烈的群体性和秩序看,启示汉文化所蕴涵的整体性、礼仪规范的思考。《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云:“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雁行”正是取其排列整齐有序之意。《礼记•王制》曰:“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意即兄年长弟年幼,年齿有序,一同走路,兄在前弟在后,如同雁行有序,由此可推及广泛的人际关系中的长幼秩序。

  大雁在迁徙飞行时,因某种原因一只失群落单的孤雁,会拼命追赶、寻找自己的族群……领头雁也尽可能地放缓速度,迁就、等候、救援落伍的同伴。唐代杜甫的《孤雁》有生动的描绘:“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大意是: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孤雁望断天涯,仿佛依稀看见伙伴们就在眼前;哀鸣不绝,好像也能听到了同伴们的呼唤;而野鸦不理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诗人通过这只失群的孤雁,间接表达了在安史之乱时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和故乡的情结,也告诫世人:孤雁的日子不好过,只有团结起来,携手并肩才有力量战胜重重艰难险阻。

小链接
  王洪洋,网名:随风而至。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人,原籍喀左县。1975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现为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大学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迄今,发表专业论文6篇,其中国家级4篇,省级2篇;荣获“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业余时间,喜欢阅读文学作品。

[编辑 直观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