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蒲扇里的烟火气(李娜)

摘要:折扇风雅,团扇华美,唯有蒲扇,源于自然,且行走于烟火民间。

蒲扇里的烟火气

文/李娜(辽宁朝阳)

  折扇风雅,团扇华美,唯有蒲扇,源于自然,且行走于烟火民间。

  蒲扇,又名葵扇、蒲葵扇,是用蒲葵叶制成的扇。只是,蒲葵生在我国南方,爷爷自制蒲扇所用之材绝非山野中采回的带着露水的蒲葵叶,而是在自家小院土坎儿上新折的榆树枝。新折的枝条,柔韧性极强,任由你弯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爷爷把修理光滑的榆树枝弯成椭圆形,留出扇柄,而后把将一块粗布蒙盖在上面,按照轮廓裁剪,稍微卷一下,再用针线缝好,如此,纯手工、限量版的蒲扇便大功告成了。

  有时候,我们会去水塘边,采些香蒲回来,这也是做蒲扇的好材料。用香蒲编成的蒲扇晾干后,质地坚韧,颜色古朴,无须修饰,自得风流。将鼻子凑上去,还会感受到淡淡的草木香。时间久了,一把新蒲扇便被日子养成了老蒲扇,尤其是那被人们握惯了的扇柄,还会印着手指的纹路,浸着汗水的温润,泛着岁月的光泽。

  山里人最是自在,除了春种和秋收,平日里都比较清闲。三伏天,村头巷尾、瓜棚柳下,天南地北侃侃而谈,可以从日上三竿一直坐到夕阳西下。男人们,通常是头戴斗笠,肩搭毛巾,赤裸着上身。女人们,人手一把蒲扇,可扇风,亦可遮阳。

  月色如水,在深蓝的天幕上流淌。吃过晚饭的人们,为了不引蚊虫入室,通常是不开灯的。这时候,爷爷、奶奶在老屋旁的大核桃树下摆上木桌、茶水,放上蒲团、凉席,我们或坐或卧,喝茶、聊天,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惬意而悠闲。这个时候,孩子哪里懂得享受这份慢下来的时光,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觅得萤火虫。寻到了,不一定能逮到,就用手中的大蒲扇,边扇边追出好远。

  山里人嗓门儿高,偶尔的,同邻居隔空喊上两嗓子,那声音仿佛能传遍整个村庄。有时睡着了,蒙蒙眬眬中,看见奶奶手里摇动的蒲扇,不紧不慢,似乎永远也不会累;有时“啪”的一下,被什么东西给砸醒了,一睁眼,大蒲扇就盖在胸前,而奶奶的手,却依然在空中轻轻地扇。

  想来,寻常老百姓,拥有一柄蒲扇,便如同拥有了运作天地、庇护子孙的法器。很多时候,或许不为扇风、遮阳、驱蚊、赶蝇,手握蒲扇,便觉心安。

小链接
  李娜,笔名风凝,蒙古族,中共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第九届“朝阳县读书人”。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延河》《新青年》等50余家刊物。

[编辑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