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魂兮归来》04(金一南)

摘要: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魂兮归来

文/金一南

  第二章 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道不明的恩怨,皆用这四个字带过:一衣带水。

  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

  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浙江一带唯流水,巨舰泝来欧罗巴”(上)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

  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道不明的恩怨,皆用这四个字带过:一衣带水。

  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

  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日本原本也是被侵略者,且对被侵略、被掠夺一直比中国有着更多的担心。

  1837年,幕府统治者德川齐昭发出预言:日本将是西方攻击的第一个目标;中国太大,朝鲜和琉球又太小,对大不列颠的炮舰来说,日本恰好不大不小。

  ①德川齐昭(1800-1860),日本江户末期水户潘潘主。

  这个日本统治者比中国的道光皇帝先预感到了危机。

  三年之后,危机来了,却首先来到躺在床上抽鸦片的中国。即使如此,鸦片战争的冲击对日本也极大。许多人以鸦片战争为题著书立说,论述西方对东方的野心,慨叹清政府的失败,警告德川幕府如果不速筹对策,必重蹈中国覆辙。

  诗人山田芳谷专门赋诗一首:

  勿峙内洋多礁砂,支那倾覆是前车。

  浙江一带唯流水,巨舰泝来欧罗巴。

  日本还在不断地向中国学习,这回学到的是危机。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社会本与中国社会一样,也是一个超凝固、超停滞的社会。1864年,东京大学前身“开成所”的教授杉亨二读到世界史中“法国大革命”这一章节,不禁惊呼:“人类社会之变动竟有如此之剧烈耶?余为之落胆也!”

  ①法国大革命,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可见思想的凝固与社会的停滞,已经给日本人的思想意识带来了何等深刻的影响。

  使日本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是中国的魏源

  ①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林则徐交代魏源写的《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传到日本后却引起强烈震动。这是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首先接触到的洋学知识。魏源在日本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中国。

  ①《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合上魏源的书睁开眼睛看世界之时,对岸正火焰熊熊——大清王朝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于是魏源成为日本从一衣带水的对岸接受的最后一位思想界人物。此后它便转向了西方。

  于是有了明治维新

  ①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翻译过来的思想源源流向中国。

  1960年6月21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上海接见以野间宏为团长的日本文学代表团,毛泽东说了这样一句话:

  ①野间宏(1915-1919),日本小说家,战后派的代表作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日本比中国早,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从日本得到手的,是从日本的书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毛泽东说出了一个实情,十月革命炮响之前,马克思主义已经从日本传入中国。

  1906年1月,同盟会党人朱执信在东京出版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摘要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被朱执信译为:“ 自草味混沌而降,至于吾今有生,所谓史者,何非阶级争夺之陈迹乎”。

  ①朱执信(1885-1920),原名大符,字执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这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朱执信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从日文版转译的,取自1904年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合译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①幸德秋水(1871-1911),日本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著有《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精髓》等。

  ②堺利彦(1870-1933),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后接受自由民权学说。

  这一转译意义重大,“共产党”一词在中国第一次出现。

  “共产党”一词源于英文Communist Party。英文Commune直译为公社,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最小行政区划的市区、村镇自治体也以此称呼;而Community则除了“村社,公社”外,还有“共有,共用,共同体”之意,如今“欧共体”用的就是这个词。无论是Commune或Community,都没有和汉字的“共产”发生直接关系。Communist Party若直译便是“公社分子党”“公团分子党”。

  但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将它译作了日文的“共产党”。朱执信方便地将日文中的汉字照搬了过来。于是一个无数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名词,通过朱执信那支不经意的笔在中国大地产生。怕它的人咒骂它“共产共妻”,爱它的人则敬它“消灭私有制”,未被完全译出来的那部分意思便无人再去细想了。

  这都是后来发生的。翻译它的朱执信于1919年去世,对此无从知晓了。

  日本比中国早36年知道了马克思主义。1870年,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加藤弘之就把这一学说介绍到日本。介绍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批判。当时“共产主义的幽灵”已在欧洲徘徊。由于害怕这个幽灵也徘徊到日本,明治政府容许这一学说作为反面材料出现。

  ①加藤弘之(1836-1916),日本政治学家。明治维新后宣传立宪政治。提倡社会有机体说,鼓吹国家主义,制造对外侵略理论。著作有《立宪政体论》《国体新论》《强者权利的竞争》等。

  所以在日本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加藤弘之,就是这一学说的坚决反对者。他在《真政的大意》一书中说:“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学说……大同小异,都主张消灭私有财产”,是对社会治安“最为有害的制度”。

  哲学家西周在《百学连环》中首次提到社会主义运动,也是为了向天皇献策,“主宰世界者不能不考虑此等事”“唯防之于未然”。

  ①西周(1829-1897),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声色俱厉的批判声中传到日本。

  明治天皇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是空前强有力的批判武器,最不害怕的就是批判。

  于是便一发而难收。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金一南展馆

[编辑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