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王铁兰)

摘要: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渊远流长。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渊远流长。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尤其是古老的文化,更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理法相依、崇德重理和政心修身的历史智慧。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能规范子孙的举止言行,传承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是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核心内涵。家风家训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深情厚爱,是先辈留给后人为人处世的宝典,不断融入时代精神,丰富充盈,焕发新生,自然而然地成了当代国民生活生存的新思想圣地。它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家风家训能把子孙后代规范成一个有良知的好人。所以,大力弘扬传承家风家训势在必行。

  古往今来,重视传承家风家训的比比皆是。司马光家风正,官至宰相,教子有方,严于教子,培养子女自律、自强和自立的好品格。他的《训俭示康》是传诵至今的名篇,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受祖上荫庇,享荣华富贵,不能自强自立,导至颓废没落的深刻教训。他告诫子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传承家风到位,他的子孙都谦恭有礼,不恃家富,不仗父势,都有成就。世人的高度评价是:“途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之子孙也。”可见,家风家训的影响颇大。

  曾国藩传承家风做得好,给后人留下很多可以效仿和借鉴的有价值的财富。“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好家风,一直为曾氏后人所传承,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更是无价之宝。这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宝典,无声的力量,让曾氏家族一直兴旺。

  我们王氏家族很早就有“自古王氏出太原”的说辞。王氏祖先最早流传六字家风:言宜慢,心宜善。传承这朴素的家风,造就了几十代人。先人尤其喜欢孟老夫子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王氏祖先深受儒派大师的影响,后人又不断充实,用家风家训警示后人,规范后人,后人严格遵守成绩斐然。王氏先人为商为官者居多。据不完全统计,从东汉到明清,王氏家族就培养出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二品以下数不胜数,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王氏家族有着光荣的历史。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祖父和父亲都是老学究,对子孙要求十分严格。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们这些子孙必须行得端,走得正,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父母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照顾得无微不至。父亲经常给我们兄弟姐妹讲《孝经》里的“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父亲说这是狭义的孝,还有广义的孝:“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养育之恩,天高地广;孝敬父母,千古伦长。但尽孝道一定要把“孝”上升到一定高度,深刻领会孝文化的深刻内涵后再施孝道。

  我和爱人成家后,挣钱不多,分成三份,双方父母各一份,我们自己留一份。日子虽清贫,但心里很坦然。父母衣食无忧,我们十分欣慰。婆婆过生日,我用奖金钱(担任高三班主任,升学率高,奖励一千元钱。)给婆婆买了两只金耳环,婆婆爱不释手,说了一句:“我的姑娘都做不到。”我说:“妈妈,她们不富裕,你别介意。”

  等我的儿子娶了媳妇后,我真的好幸福。媳妇说什么都可以等,唯独尽孝不能等。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她真的做到了。我从小饭廉,吃不多少饭。自从媳妇过门后,饮食花样翻新。每顿饭有干有稀,菜有炖有炒,有生菜有熟菜。盛满饭了再挂个尖,吃着很费劲,但我不好意思辜负她,勉强吃下,体重一下子从80斤涨到120斤。别人都说我发福了,可我心里明白,这是媳妇的功劳。除夕之夜,饺子煮好了,先不吃,儿子媳妇双双跪下磕头,并给二老压岁钱。看似有些繁文缛节,其实,这是他们的一片孝心。平时,儿子媳妇经常陪我散步,打乒乓球,跳绳,打扑克,哄我们开心。

  女儿女婿也非常有孝心,每周必回家探望父母哥嫂,大包小包往家买。尽管我们都有工资,每次回来都给我们钱,不要都不行。我喜欢读书看报,写文章,儿媳女婿抢着给我订报纸和刊物,女婿怕我眼神不好,特意买了写字版,什么事都支持我们。我喜欢旅游,每年去两三次,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必须拿钱。我说我们有钱,他们却说那是他们的心意,必须收着。

  儿女们懂得父母眼角的皱纹,发稍的银丝,皴裂的双手,佝偻的身体。更懂得“人生天地间,父母永为尊”的道理。孙女和外孙学着大人的样子,对我们特别好。儿女们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孝心,我们二老每天满怀信心地去欣赏传承孝道的音符,陶醉在家合万事兴的氛围中。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多读书,开卷有益。我们兄妹四人,我最小。哥哥姐姐都念大学,到我这实在是经济危机,供不起了,可我又偏不服输。从小就喜欢毛泽东改写的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小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要走出大山,可我身无分文,求爷爷告奶奶借了二百元钱,背起行囊到朝阳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考上了民办教师。由于我经常读书,自学了高中六册语文及史地政,又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公办教师。经区五大班子严格考核,把我从初中调到三高中。从此,实现了我的梦想。

  如今,我退休了,收入不菲,这是传承家风,努力学习的结果。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远。

  父亲经常用读书名言引导我们,希望我们读书要勤奋。“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古人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确有道理。

  父亲教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处世,不亏其义,不更其守。为人守信真君子,发奋图强大丈夫。“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借人之智,修善自己。”学最好的名人,做最好的自己。做人要有气量,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做人要宽容,敬君子而恤小人,近贤良而疏奸佞。不恃强而凌弱,不恃富而嫌贫。要有气节,“寒不改绿叶,暖不争花红,贫不起贪心,富不行无义。”祖先王永彬说过的“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一直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家族子孙不论老少,都要多做好事,年龄不同,各尽所能。都要有责任心,“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要各尽其能,不能做无为的过客,袖手的看客。为了家庭兴旺,齐心合力过日子。不仅要有容人之量,还要有爱心和善心。做到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有力者疾以救人;有财者勉以分人。要学君子人,柔而不犯,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父亲自己有两句做人的准则,也是他的口头谈:“彼傲我柔,我以柔声消傲气。人欺吾敬,吾以敬意化欺心。”总之,“人”字好写却难做。只要传承自家的家风家训,就能做个合格的人。作为王氏后代的我们,永远不忘先人的教诲,永远不忘家风家训的传承。尤其不忘“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句箴言,并永远传承。平民百姓的家风家训都很朴素,有祖谱,有在册的,有口头流传的,但意义深远。传承得好,家庭一定和睦。只要后代子孙不折不扣地传承下去,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那么,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永远都会兴旺发达,将会永不言败。

  当务之急是传承好家风家训。让我们这些华夏子孙,把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永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一定会国泰民安,永不变色,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助编 繁花似锦  责编 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