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远亲不如近邻——名人武吵吵(时春华)

摘要:“来来来,自家侄男个女的,紧大溜滴上个香,烙忙的别在那杵着摆秧子,靠前靠前……”

方言故事

编者按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其中蕴涵了人类的认知加工,在语言交流中饶有风味。

  作者将一个农村方言题材的长篇故事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在方言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乡间的风土人情。

远亲不如近邻——名人武吵吵

文/时春华  编辑/半夏

  “来来来,自家侄男个女的,紧大溜滴上个香,烙忙的别在那杵着摆秧子,靠前靠前……”刘老倔家的院子里,武吵吵的声音比喇叭还响。咋啦?用老伙计们的话说就是今天要吃刘老倔的杂货菜啦,这老家伙杆屁朝凉了。农村人,人情重,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家家都靠前,在这靠前的人里头,武吵吵是个人物,他能说会道的,负责支客,也就是相当于大事小情的总指挥。这个支客的虽不是官,但人们都听他的,他说话绝对有力度。老邻少居这么多年,谁啥样,能干啥他心里可有个小九九,分配活计那是知人善用,哪个年轻的调皮,偷懒了被他发现,直接给你晾干白菜,估计以后别人家有事,你想帮忙都没机会了。

  这武吵吵虽然认真,但也不是电灯泡腌咸菜——死不进盐酱儿的那种,比如就拿刘老倔去世这事来说,按照农村的风俗,儿女们可是要披麻戴孝的。这刘老倔又四世同堂属于喜丧,更是要风光大办,可他有一个打腰的儿子,可能是觉得披麻戴孝太过老套,愣是不同意用这个传统的方式送别老爹,说是戴个白花、黑纱的就行了。“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武吵吵深知这点,毕竟人家的事,一个外人不好说啥,但在他心里,拗不过这个劲:老爹死了,连你个重孝都换不来,啥玩意?这人家差钱吗?不差钱?指定是觉得人前丢了官威。心里不忿,脸上也不能表现出来,武吵吵还得实心实意给人家张罗。他不时看看表,这出殡的时间就要到了,那些说来的人呢?

  说曹操曹操到,门外看热闹的人群有了骚动,武吵吵听见了汽车喇叭声,他知道,门外的客是奔着刘老倔那个有能耐的儿子来的。果然,在刘老倔儿子的引领下,那些人进了院,一个个穿得溜光水滑的,一看就不是无知白人。他们礼貌性地给刘老倔上了香,鞠了躬,武吵吵很是羡慕,唉,这些人可都是大剌剌壳,虽说是看活人面子,可人家刘老倔没白活,沾了儿子的光,死了做了个上等人。

  当武吵吵洪亮的声音再次在刘老倔家的院里传出来,刘老倔可是彻底被请出了他呆了一辈子的地方。刘家是大户,送葬的人乌泱乌泱的,邻居们站列在道两旁看这场面,同龄的人感慨着“人吃土欢天喜地,土吃人叫苦连天”,中年妇女们悄悄议论:都说这姑娘哭真心实意,媳妇哭虚情假意,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婿哭不顶骡子放屁,这刘老倔儿女双全的,听听看看,这哭到底是个啥阵仗。“瞎吃萝卜淡操心,家雀子扑拉房檐,老母猪拱碾盘,这和你多大关系”,武吵吵打心里膈应这些嘴短舌长的娘们。“起灵——”武吵吵一声洪钟般的吆喝,杠夫抬杠上肩,哭声四起,刘老倔这回是名副其实“看山”去了。

(未完待续)

  部分方言注释:

  紧大溜:赶紧

  烙忙:帮忙

  杵:直着站在那

  摆秧子:摆架子不干活

  杂货菜:人死了之后招待客人的菜

  杆屁朝凉了:人死了

  支客:负责有事人家的各项安排

  打腰:有钱有势有能耐

  晾干白菜:晾在一边不用了

  无知白人:普通人

  大剌剌壳:大官

  乌泱乌泱:特别多

  看山:是农村人对人死离世的一种说法

小链接
  时春华,1992年毕业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2012年起,开始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并陆续加入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辽宁省辽海散文协会等文学组织。所撰写的散文、故事以农村题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行文贯穿知足与感恩,语言朴实接地气。几年来,在《辽海散文》等刊物上和《今日朝阳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600多篇。是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有专版《朝花夕拾》。

时春华展馆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