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葫芦姻缘(吴守贵)

摘要:八棱台乡有个葫芦坳村,是久负盛名的葫芦产地。葫芦坳村,地处东、北、西三山怀抱之中,北山高挑而东西两山则低而扁平,形状像把椅子,故称椅子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一个约四百多亩的平地。北山腰有一眼清泉,曰流星泉。泉水甘甜且冬暖夏凉,三九严寒不冻,三伏酷暑不竭。

葫芦姻缘

文/吴守贵 编辑/安然

  八棱台乡有个葫芦坳村,是久负盛名的葫芦产地。葫芦坳村,地处东、北、西三山怀抱之中,北山高挑而东西两山则低而扁平,形状像把椅子,故称椅子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一个约四百多亩的平地。北山腰有一眼清泉,曰流星泉。泉水甘甜且冬暖夏凉,三九严寒不冻,三伏酷暑不竭。

  每当春风吹进山坳,漫山新绿,百花盛开。附近村民和城镇游客纷纷前来踏青、游玩。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那时的葫芦坳叫穷三家,这是因为当时严嵩父子专权朝政、祸国殃民。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上书世宗:弹劾严嵩十大罪与五奸。严嵩怀恨在心,将杨陷害致死,并扬言斩草除根。杨继盛三个儿子为防遭毒手潜出京城,逃亡到此,为保留杨家血脉,防备严氏追杀,三个亲兄弟商定改姓,老大姓郑、老二姓方、老三姓袁,躲进荒僻的山坳住下来,开荒种地、采菇打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附近百姓看这里有三个破窝棚,还有人住这过日子,从此送绰号穷三家。

  有一年除夕,村民正在守岁,忽然有两颗明亮的流星,从天空的东南划向西北,先后陨降在山坳里。一颗落在郑家的土地上,另一颗落在北山的半山腰处。初一早上,一些好事年轻人前去寻看,结果未发现什么奇迹,只见郑家土地上多了个盆口大的坑,边缘有火燎痕迹。

  春天,在有坑的地方长出一棵油黑粗壮的葫芦苗,郑家觉得奇异,舍不得铲除保留了它。又有人发现,最近北山上往下汩汩流水,很多人不相信,便爬上去看个究竟,原来山腰新出现一处山泉。坳里人将这两件新奇事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这两件事与那两颗流星在山坳里降落有关,是天降祥瑞的征兆。果不其然,那棵葫芦苗长大后,开花坐果,秋后成熟一个非常漂亮的葫芦,敲击时有金石之声。而那突然出现的北山泉水,坳里人认为泉水会给他们带来财运,被坳里人称为流星泉。

  有了葫芦种子,又有泉水滋润,坳里人家家种植葫芦,以葫芦易物,用葫芦、瓢,换回建筑材料。没几年时间,富裕起来的坳里人,拆除了破旧窝棚,户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附近百姓看穷三家人种植葫芦发家,也想效仿,但通过各种渠道弄回去的葫芦种子,百般莳弄就是不出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山坳里新房越建越多,经常杀猪宰羊操办嫁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邻村人羡慕山坳人靠种葫芦过上好日子,不少人投亲靠友陆续迁至坳里。从此,穷三家被人遗忘,而葫芦坳则越叫越响。

  前些年,葫芦坳村有个叫郑明理的小伙儿,是他父亲郑根五十岁那年才生的,郑根老年得子,多年愿望得以实现,自然喜出望外,不胜欣慰,当即给儿子起乳名叫五十。郑根就是当年流星降落在郑家土地上,那个郑家的后代。本家宗室、老亲旧邻也为他高兴,纷纷前来贺喜。郑根老两口自打五十落地,心花怒放,一直乐得合不拢嘴。五十满月那天,郑老汉为答谢亲朋好友,中午设酒宴款待,晚上特意请来放映队为大家放场电影。

  郑根正是当年流星降落在郑家土地上那个郑家的后代。据说郑家祖上有人考中过进士,清末出过举人,在这一带也算得上书香门第。郑根常依祖上荣光而引以自豪,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偏赶上14年抗战、解放战争等战乱年代,没能学成而出人头地。自己未达到的理想,想在儿子身上实现。因此,他特别重视宝贝儿子的文化教育和传统美德培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繁荣快发展。在县城读高中的郑明理暑假回家,参加承包葫芦园的田间管理。跟葫芦“把式”学习掐尖打杈,浇水施肥。在父亲的指点下,起早贪黑地学着莳弄葫芦。看着经自己双手培育的个头大、形体正的直葫芦很得意。看着那些小巧玲珑惹人发笑的亚葫芦,谁能不产生怜爱之心呢!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加上亲手莳弄,郑明理对葫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郑根一家在本村算富裕户,老两口和儿子生活,人口少负担轻,小日子过得很舒心。知底最是老庄亲,家有黄金,外面有戥子,哭不得穷,炫不得富。郑明理不满十八岁,由于葫芦坳村家家种植葫芦,经济收入不错,家庭生活条件好,再加小伙身材魁梧,还有文化,上门提亲的媒婆月老,踏破门槛。郑根老汉对上门的媒婆月老,总是笑脸相迎表示感谢,但一直推托说:“孩子岁数还小,过几年再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腊八那天,郑明理驾着毛驴车去喀喇沁赶集卖葫芦和瓢。当走到七家梁庙前下坡处,后面的摩托车由于未及时减速,加上坡陡路滑,只听“啪嚓”一声,连人带车栽倒,把拉葫芦的毛驴车撞得一侧歪。拉车的毛驴受惊吓,发疯似的向前狂奔,驾车的郑明理突然被甩下车来,可怜路上一个来赶集的姑娘,因躲闪不及被撞出二米以外,那车还一直往前冲,直到撞上路树才停下来。

  连串儿车祸造成两人重伤一人轻伤,经八棱台医院检查,肇事摩托车骑手杨二虎腰部肌肉拉伤,无辜姑娘闵爱莲左小腿腓骨骨折,受害人郑明理右大臂肱骨骨折且肩关节脱臼。重伤的住院治疗,轻伤的回家调养,医药费由交警按有关规定办理。

  闺密回村给爱莲父母送信,一进院就喊:“大婶,不好啦!你家爱莲在去喀喇沁赶集途中遭遇车祸受伤,被送到八棱台医院啦!大爱莲妈妈脑袋“嗡”一下,差点儿晕过去,稍微稳当一会儿,回过神来焦急地问:“我家爱莲到底怎么样,有生命危险吗?”“听交警说,人清醒,直喊小腿疼,没生命危险。”闺密回答说。听说没生命危险,爱莲妈妈忙把老伴找回来,简单收拾一下,直奔八棱台医院。

  郑明理赶集卖葫芦途中遭遇车祸,消息很快传到郑根耳朵里。起初脑袋有点儿懵,心提到嗓子眼儿,当得知儿子除了胳膊骨折外,身上一个零件也没少,心里暗自庆幸,今天没出人命,是祖上积了阴德。他还用“财去人安”来宽慰自己,所以,便没把车、葫芦、瓢损失太当回事,他想只要有人在,损失都能挽回。

  炖个鸡汤,找几件换洗的衣服和老伴去医院看望儿子。老伴在病房里看见胳膊缠着纱布、打着石膏、脖子上吊着托板的儿子,鼻子一酸,眼泪滚落下来。郑根老汉思想开通,不但没埋怨儿子,反而劝导说:“儿子,没事!只要人好好的,比啥都强。”郑明理表现很坚强,为不让父母担心,一脸无所谓地说:“爸,妈,没事!你们不要惦心,我年轻骨头长得快,用不了几天就出院回家啦!”他又一本正经地恳求说:“爸,妈,还有一个无辜受害的姑娘也是重伤,也住这个医院。虽说咱不是肇事者,但确实是咱家毛驴车给人家撞倒摔骨折的。咱应该主动去看看人家,你们说,我想得对吗?”老两口几乎同时说:“应该去看看,给人家赔礼道歉,不能让人家说咱没人情。”

  郑老汉上街买些营养品和水果,一家三口去看望闵爱莲。郑明理领着父母进了病房,看见两个老人正围着一个躺着的姑娘在说话,郑明理上前两步说:“您是闵姑娘吧!我是郑明理,是我们家毛驴车把你撞倒摔伤的。车祸事故交警正在处理中,今天我们全家来看你,向你和你家人表示歉意。”姑娘忙从床铺上坐起来说:“我是闵爱莲。”姑娘妈妈凑过来,一脸怒气厉声责问:“是你家车撞的!可把我姑娘害惨了,你是怎么驾的车?”姑娘一看气氛不对,赶紧劝妈妈说:“人家主动来看咱,并表示歉意,咱有话应慢慢说,这不是吵架的事。”郑明理诚恳地说:“你姑娘腿部受伤,受了委屈,当妈的心疼,心情我能理解,大婶,心里有火、有气您尽管朝我发,发出来心就豁亮啦!我一个大小伙子承受得了。”郑家老两口也顺水推舟地说:“大妹子,你肚里有气,就狠狠损他,让他长点儿记性,省得以后办事还是那样毛愣怔光的。”郑家一家人明事理通人情的态度。让闵爱莲深为感动,闵大婶听郑家说话也没有护犊子的意思,气就消了大半,转怒为喜打圆场地说:“大哥,大嫂,这个侄子,都怪我这个火愣毛脾气,肚里不盛事。其实,连串儿车祸这事,也不能单怪这侄小子,嗳!该着的事,谁愿发生这事呢!”病房的气氛阴转晴,闵郑两家互相理解,互相安慰,共渡车祸难关。

  病房相见后,郑明理的宽阔胸襟,通情达理的表述,不卑不亢的气质,给闵爱莲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郑明理对闵爱莲的无辜受伤,深感同情和内疚,每天都去女病房看望和安慰她,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亲朋好友前来探视,带来营养品、水果,都分一半给她送过去。这让闵爱莲心里很过意不去,自家和亲属再送什么好吃的东西,也分一部分给郑明理,隔三岔五也主动去男病房看望郑明理。

  原来闵爱莲也不是普通人物,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在学校还是小有名气的校花。她长着一张非常上镜的瓜子脸,五官分开看并不特别突出,但搭配得很和谐,皮肤白皙,脸颊泛着北方少女的自然红晕。她的眼睛不大,眸子很黑很亮,笑起来的时候,像两道弯月,尽管拄双拐仍显温柔甜美。在家子女中她是头大的,身下有三个弟弟,但她确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珠。

  闵爱莲自从受伤住院,意外认识了郑明理,你来我往,相处融洽,从受伤被同情的小妹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心里有因祸得福之意,有时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若没有那辆摩托车肇事惊跑毛驴车,怎能遇见他呢!她性格变啦!她变得越来越开朗了,变得爱说爱笑,有空就想找郑明理一起聊天。有时也提醒自己,女孩子应矜持一点,现在太主动,以后会被动,但管不住自己腿,尽管拄着双拐,腿还是不由自主地迈向男病房。同郑明理在一起,她觉得踏实,觉得开心。随着逐渐熟悉,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聊前途理想,聊事业、家庭、文学,也聊葫芦培育、种植、开发……郑明理热爱文学,喜欢探讨唐诗宋词。闵爱莲酷爱美术,热心研究绘画。

  转眼住院两月有余,固定的石膏、夹板早已拆除。活动不再受限,轻松舒服多了。家长看孩子们基本痊愈,两家关系处得不错,两个孩子相处更为密切,大人们早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是小鸡吃萤火虫——心知肚明。当初一对“冤家”结果成了好朋友,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郑明理、闵爱莲在骨伤没完全痊愈的情况下,就回到各自学校,边学习边养伤,还利用早晚时间及节假日追补住院时耽误的课裎。由于他俩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分别考上辽宁农业大学和鲁迅美术学院。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书信来往密切,寒暑假期也去对方家里串门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文学艺术是他们共同爱好,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是他们共同追求。

  毕业后,他们并没有剜窟窿盗洞,去寻觅旱涝保收的公务员岗位,也没托人情去外企赚大钱。而是志愿回辽西广阔的农村自主创业,为建设自己家乡贡献力量。他们组成联合体,成立郑闵亚葫芦文学艺术开发中心。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分工操办,郑明理负责“中心”硬件建设,在葫芦坳建基地,盖诗画室,添置设备……闵爱莲负责软件,外地考察取经,培训人员,招聘人才,引进先进技术……他俩将主攻方向选定为本地特产——亚葫芦,作为文学艺术品开发。

  他们分析预测,由于国家工业迅速发展,钢板镀锌、塑料彩色工艺的广泛应用,铁勺、铁桶,塑料勺、塑料桶,将应运而生。沿用几千年的瓢将被挤出市场,难逃逐渐被淘汰的命运。然而,亚葫芦作为文化艺术品,是不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只有具备鲜明的艺术特色,骚人墨客,达官贵妇才收藏传世。

  他们经过大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采取推陈出新,继承祖国传统的勾、染、擦、皴、点画法,同时借鉴雕刻技法,大胆创新,开发雕绘产品。因此,他们的产品多样,大小不等,有诗配画,有画配词。有现今的英模,也有古代的才子佳人。有真草隶篆,也有花鸟虫鱼,四大美人,八女投江,金陵十二钗,水浒传一百单八将……

  经几年的紧密合作,共同奋斗,郑闵亚葫芦文学艺术品开发中心已初具规模。郑明理、闵爱莲致富不忘乡亲,他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营销理念帮助村民种植、销售葫芦。同村民签定分散种植、技术指导、统一标准、集中收购合同,经郑闵亚葫芦文学艺术品开发中心的文学艺术加工后,由“宝葫芦”牌注册商标统一进入市场。避免了单打独斗,提高了生产规模,创造了双赢空间。由于“宝葫芦”牌注册商标的唯一性,基本站稳了国内市场。目前“宝葫芦”牌亚葫芦已进入东南亚各国,正在为打入欧美市场作文宣准备。

  郑根老两口看儿子和爱莲事业走上正轨,打心里往外高兴。但至今没抱上孙子,老两口心急火燎。过了年又过了正月,俩孩子谁也没提结婚的事,。老两口憋不住啦!把儿子找回家说:“明理呀,我跟你妈都是古稀之人,土快埋脖颈了,还没抱上孙子。咱需要事业,咱也需要生儿育女传承家业不是?”妈妈在旁边也苦口婆心地劝说:“明理呀!你爸说得对,你们年纪都不小了,还等啥!赶快结了吧!”明理说:“爸,妈,对不起,这几年尽忙活葫芦那些事了,没顾上。我抽空同爱莲商量商量,今年春天就把婚结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突然一本正经地提结婚,明理左思右想难张这个嘴。他琢磨让葫芦替他说话,决定赠爱莲一个亚葫芦,葫芦上写上一首小诗试探。诗曰:“十六阑干八宝台,春风吹过艳阳开。南园李杏北园柳,何不挪来一处栽?”爱莲收到明理赠的葫芦,仔细一看上有一首小诗。回家向父母述说明理赠诗求婚一事,征求父母意见。爱莲父母听说明理赠诗求婚,十分高兴,一百个愿意。闵大婶还说:“早该结婚了,我和你爸早就想抱外孙了。”爱莲羞涩地低下头,去找明理赠她那个葫芦,并在葫芦上边步原韵和诗一首,诗曰:“此生常恨祝英台,怀抱何不早点开?我劝东君多尽力,早移花树向阳栽。”

  明理收到爱莲的和诗,就像拿到了结婚证书,非常高兴,欢天喜地开始筹备婚事。

  郑明理和闵爱莲这两个社会主义新青年,由葫芦走到一起,又通过互赠葫芦诗确定恋爱关系,最终走进婚姻殿堂。这对才子佳人的葫芦姻缘,在辽西一带传为佳话。

小链接
  吴守贵,辽宁省建平县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热爱文学,喜欢旅游。著有《夕阳韵语》《金秋韵语》诗词集。
  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阳市金秋文学社,现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