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王铁兰)

摘要: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能补拙,俭能养廉”,“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左丘明很早就提出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句话很有哲理,至今更有积极意义。

成由勤俭,败由奢

文/王铁兰

桓歌 摄

  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左丘明很早就提出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句话很有哲理,至今更有积极意义。

  古来就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说法。“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贫困犹如熔炉,精神和意志都会在其中炼得纯净和永不会腐蚀。正如钻石那样,能够经受千锤百炼而不会粉碎。宋代王安石处事清廉,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辞去宰相之职。在职期间曾得到较高的俸禄,但他生活一直很俭朴。辞职后,他不在城里营造豪华府第,只在南京钟山附件的“半山”为自己建造了一所仅够遮风避雨的小屋,并引水建塘,磊石为桥,栽桂种竹,连围墙都没设。过往人都说他的住处很像“茶亭”。

  范仲俺富贵不淫,当了宰相仍睡板床,铺旧棉被,用粗瓷器,吃家常便饭。一次他生病,宋太祖赵匡胤前去探视,看他太清贫,特赏给他一套精美睡具和器皿,但他没舍得用。别人问他时,他说:“我是宰相俸禄很多,不是挥霍不起,但我一铺张,下面就得效法,朝廷的风气就得变坏。”宋太祖听后赞叹不已,夸他是“真宰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有不少伟人,勤俭节约为人民树立了榜样,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堪称楷模。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应当好好享受一番了,告别了清贫,甚至贪污腐化,对人民犯下了罪行。还有一部分人头脑发热,挥霍浪费。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小节,舌尖上的浪费太多了。

  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应让我们醒悟,懂得“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小钱不知省,大钱将乱花,势必导致一败涂地。“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应当“节约于内,而树德于外”。白居易说:“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这话说得十分中肯,谁在平时节衣缩食,谁在贫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谁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所以,人人都要讲究节约,尤其是从儿童开始,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扎下深厚的根。节约本身就是一大财富,不能浪费。因为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这是古巴的谚语,值得借鉴。《史记·孝武本纪》中说:“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此话说得恰到好处。应当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富有了也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本文原载于2018年03月11日今日朝阳网<文教><传统文化>栏目,转载时略有改动,原标题:《成由勤俭,败由奢》)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经常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评为市模范家庭。

  [责任编辑 寻冬]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