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素食不素(赵文新)

摘要:中午,单位为了犒劳同志们一年来的辛苦,特意让老板加了几个肉菜,同志们吃得酣畅淋漓,而我却成了一道风景,因为我吃素食,不得不自己带上咸菜去食堂与同志们会餐。

素食不素

文/赵文新 编辑/繁花似锦

  中午,单位为了犒劳同志们一年来的辛苦,特意让老板加了几个肉菜,同志们吃得酣畅淋漓,而我却成了一道风景,因为我吃素食,不得不自己带上咸菜去食堂与同志们会餐。

  主任也是我家沾点边儿的亲戚,跟我半开玩笑地说:“姑,你就吃一回吧,没事。”

  “不吃,边儿都不沾。”说完后,我感觉我有点儿像刘胡兰。

  一桌人大眼瞪小眼,像看异类一样看着我,继而七嘴八舌,当然不乏素食与佛教之间的牵连,言语中多是对素食的褒贬不一。

  他们说吃得很香的时候,我开始恶心,就像看到了被人剥了皮的鲜血淋漓的动物,我开始反胃。

  我知道辩解是苍白的,不能扫了他人的兴致。

  我舀了两勺鸡蛋羹放在米饭里,一位实习生说:“赵姐,看哪个能吃,你就多舀点儿。”

  旁边的几位女同事也说:“对,哪个你能吃,就多吃点儿。”

  我开始有了一点儿胃口,也让我想起了我吃素食的点点滴滴。

  说起吃素食,那要追溯到2014年,当时我得了严重的胆囊炎,体重从原来的128斤直降到一年后的88斤,这个过程,对于身心的煎熬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是我与素食的缘分,也许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和考验,很快,我脱离了食肉动物的群体。不是因为我“享受不了肉食”,而是不想吃,没有一点儿欲望。跟佛教没有关系,是人性的悲悯。

  在吃素食的过程中,有人善意地规劝我,长期吃素,身体会受不了的。原因很简单,身体的营养会供应不足。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祖辈父辈,生活在物质极大匮乏的年代时,一年到头来能见着几次荤腥?而他们消耗的体力是现在人的多少倍,而且一辈子少见心脑血管堵塞和糖尿病等疑难杂症。这些就是我一直坚持吃素食的原因。

  我不敢说素食养生,但素食可以减少身心负担。

  素食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汉。豆腐的出现使人们对素食有了初步的认识,当时,素食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查阅历史,佛教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的。

  素食没有“酒肉穿肠过”那么复杂,素食是一种境界,简简单单,心无杂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活。也有人说,我可记不住,管不住嘴。不是要记住什么,也不用刻意去管自己的嘴,一切愿力发自于心,心不贪婪,就不会动口。

  也有人问,你说吃素与佛教没有关系,那么,吃斋念佛又怎么解释?

  很简单,佛教是信仰,不是迷信,是极高的境界,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吃斋也好,拜佛也好,不孝敬家中父母,只会烧香拜佛的人,没有真正理解佛教的教义。百善孝为先,家有父母便是活菩萨,你不孝老爱亲,哪里来的家国情怀。

  素食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被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在多元文化盛行的时代,多一点儿悲悯,少一些杀戮;多一点儿环保意识,就多一份健康。

  喜欢素食的人,都有一颗悲悯的心。腊八节期间,凌源市一寺庙的工作人员整整熬了三天腊八粥,一万六千多份爱心粥,分别送到医院、养老院、学校、环卫处和交通执法大队等,让这里的人们免费品尝。奉献爱心粥的人士们说,环卫工人们很辛苦,一个城市的整洁离不开他们。这就是悲悯,这就是大爱!

  我吃素食三年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今冬无雪,感冒泛滥,很多人开始输液,而流行性感冒绕开了我。

  心无杂念,淡泊名利,远离烦恼。素食是一种境界,是心的修行,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价值观的体现。

小链接
  赵文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当代微篇小说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在《国际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有作品收录在作家作品精选或年选。多次组织参与网络大赛,小说、诗歌、散文均有获奖。

[责任编辑 安然]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