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绒绣(郑海涛 史云飞)

摘要:绒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由于绒线本身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的特点,基本针法与中国传统的打点绣针法(又名戳纱)相同。

绒绣

文/郑海涛 史云飞

  绒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由于绒线本身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的特点,基本针法与中国传统的打点绣针法(又名戳纱)相同。用有规则的斜针按网眼一格一针绣制,每针就是一个椭圆形小色块。一幅绒绣少则几万针,多则需几十万针。绣制时,可自行拼色。它善于表现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效果,产品分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

  绒绣原流行于欧洲。14世纪,德国农民的服装和壁毯上,有根据织物经纬线排列,计算针数绣成的图案。它的原料和工艺与绒绣已十分相似。16世纪,欧洲出现一种专作刺绣底子的麻布,在底子上用绒线逐针绣满,便成了绒绣。绣品可用作壁挂、靠垫、椅垫等。17至19世纪,绒绣在英国盛行。维多利亚时期,一位柏林的印刷商人和他的妻子,在英国设计了一种在小方格纸上绘成的彩色图案,制作者可按照图稿数格在网眼布上绣制,技艺简便。当时多用德国美利奴羊的羊毛制成绒线进行绣制,因此人们把绒绣称为柏林绒绣。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在烟台开设仁德洋行;英美商人在上海开设谦礼洋行、谦泰洋行,组织绒绣来料加工,绒绣由此传入中国。当时的产品是拖鞋和手提包等日用品上的装饰面料,用色比较简单。30年代末,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等刘氏五姐妹率先用绒绣制作人物肖像。50年代初,上海绒绣艺术家高婉玉对绒绣的配色等工艺进行了改革,丰富了绒绣艺术的表现力。

  绒绣制作主要有三道工序:一是放样,用打格子的方法将原稿放大在麻布底子上;二是染色配线,根据原稿画面色彩,按照色调、色相、色差的区别染出所需颜色的绒线;三是绣制,一般先绣出轮廓,再绣各色彩块面,最后进行细部刻画。绒绣基本针法是呈斜点形的打点绣。此外,根据画面需要可采用乱针、十字针、扒针、掺针、拉毛等针法。
  绒绣主要分为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一是欣赏品。一般画面较大,多数复制名画、人物和风景照片。用线颜色往往达数百种,特别强调色阶、色相的过渡,并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作品常作为大型建筑的室内装饰;二是日用品。一般为小件物品,如靠垫、沙发套、桌几套、眼镜套、粉盒、提包等。大多绣制花卉图案,用线颜色较简单。由于绒线的质地比丝线、棉线厚实,有毛茸感,因而使绒绣的画面具有沉着、庄重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如毛主席纪念堂正厅的巨幅绒绣“祖国大地”,庄重、肃穆、色彩和谐,生动地表现了伟大祖国锦绣河山的雄伟壮丽。

  2005年12月,祖籍山东、建平县“杨氏绒绣”的第四代传人杨希彬牵头成立了建平县华彩绣锦艺术有限公司。杨希彬的祖先曾以绒绣特技师的身份进选入宫,为同治皇帝绣制“皇宫毯”。后移居建平,因此把绒绣制作工艺带进建平,并代代相传。

  杨希彬幼承庭训,在继承祖传绒绣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四大名绣”之精华,并将现代艺术创作的风格,巧妙地融入绒绣艺术中,使杨氏绒绣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派风格。目前,在东北三省范围内,能设计绒绣图案、坐标、图纸,并掌握全面绒绣工艺的仅此一人。近年来,杨希彬呕心沥血,制作绒绣作品近千幅,大部分作品已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建平杨氏绒绣是用纯羊绒线在特制的亚麻网布上绣制的纯手工艺品,通过染色、劈线、拼色等多种工序,配以绝妙的针法,将多元色素逐针搭配,交融成千上万个彩点颗粒,有序组合、次梯排列、浑然一体,充分展现图案的立体效果和特殊的韵味。其工艺繁杂,色彩丰富,表现力强,层次清晰,形象生动,并具有形、色、工、光、平的艺术特点,是观赏及收藏的艺术珍品。

  杨希彬绒绣的代表作为巨幅绒绣壁挂《中华魂》。2004年6月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和“创作奖”,并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作品《报春图》《黄山云烟》荣获2007首届、第二届辽宁省“红山杯”艺术品大赛银奖,同时荣获杭州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2008年7月,杨希彬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被建平县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杨希彬的绒绣倍受各界人士关注,产品销售到北京、沈阳、大连、盘锦等地,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均设立了销售专柜,同时还远销美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份额不断扩大。同时央视一套、七套、十套及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和《社会大观》分别做了相关报道。杨希彬创作的建平杨氏绒绣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希彬曾先后10余年组织培训绒绣艺人2000余人,为发展建平绒绣文化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郑海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朝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在《鸭绿江》《芒种》《海燕》《长虹文学》《北大荒文学》《三月》等三十余家报刊发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百余篇,出版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等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多次获奖。短篇小说集《奔腾的河流》被评为朝阳市建国60周年十大名作。曾任政协朝阳县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10年荣获朝阳县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朝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史云飞,辽宁省朝阳市人,1978年4月出生,辽宁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从学生时代起爱好文学,喜欢网络小说创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一直潜心从事影视理论与民俗研究,发表多篇论文。目前在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讲授“民俗学”、“古代文学”、“影视文学”等课程。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