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小病毒,“大”数据(张丽华)

摘要:武汉、2019-nCoV、近距离飞沫传播、居家、戴口罩等等都是这段时间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

小病毒,“大”数据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文图/张丽华(辽宁朝阳)

  武汉、2019-nCoV、近距离飞沫传播、居家、戴口罩等等都是这段时间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比起2003年的SARS让千家万户普及了测量体温,此次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也让每一个家庭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应对更加主动。

  病毒都是极其微小的,与我们肉眼所见的自然界中林林总总的花鸟虫鱼、四季风物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更谈不上走进目光里。它们活在自己的微观世界里,有我们无法察觉的生命轨迹。它们和人类一样是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物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甚至构成自己的“微生态”。它们也曾和某些固定的宿主长期共生,环境变化的时候,也要做出调整,这就是变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一种病毒对人类有好处,所有的病毒性疾病都可以引起人体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对重要器官的实质细胞造成破坏。病毒性疾病都有传染性,虽然种类少,但是对人的损伤大。长期以来,针对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疫苗进行预防。由于某些病毒可以发生变异,也对防病治病提出了难题。尽管如此,病毒却对细胞的选择非常挑剔,只有“情义相投”才去袭击。也就是说,病毒感染人的话,人体条件必须适合它生存。

  病毒是用纳米作长度单位来描述的,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由于可见光的波长介于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而新冠状病毒大小为125纳米,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我们实验室里以自然光线作为光源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无法观察到病毒的。但是,利用波长更短的电子束代替光波来观察微小物体的电子显微镜却能观察到病毒颗粒,此项发明也因此曾获得诺贝尔奖。病毒轻易遁形,导致我们查找它就像云雀隐于深山。病毒虽小,甚至不能独立生存,但是破坏力却很大。它有严格的活细胞寄生性,要利用被感染的细胞内的结构物质合成自身物质,不断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房倒屋塌”。

  但是,只要病毒活着就需要代谢,我们就能查到病毒生存的蛛丝马迹。在组织学诊断中,可以看到被病毒感染过的细胞“人去楼空”;目前的生化诊断,我们主要利用基因技术检测核酸。

  2020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名字,也将写入医学史。终有一天,这次疫情也会烟消云散。但是,这个病毒带来的过往,却不知道是多少人久久挥不去的伤。

小链接
  张丽华,现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市卫生学校,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网名一袋天椒。

  [编辑 半夏]

  声明:本文为好名声网原创作品,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将依法追责。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