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沉冤50载的东北革命先驱陈镜湖(邸玉超)

摘要:他是东北的第一位中共党员,他的入党介绍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大钊;他曾与孙中山共议国是,并作为孙先生北上特派宣传员赴热河宣讲《北上宣言》。然而,他壮烈牺牲后,却背负骂名达50年之久……

沉冤50载的东北革命先驱陈镜湖

文/邸玉超

  他是东北的第一位中共党员,他的入党介绍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大钊;他曾与孙中山共议国是,并作为孙先生北上特派宣传员赴热河宣讲《北上宣言》。然而,他壮烈牺牲后,却背负骂名达50年之久……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东北早期革命的先驱者陈镜湖。

与周恩来邓颖超携手革命

  2013年6月18日,笔者来到朝阳市建平县陈镜湖的家乡,拜谒了陈镜湖烈士陵园。

  陵园建在一座小山上。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宁静肃穆。走过空旷的广场,迎面耸立着陈镜湖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辽宁省原省长黄欧东亲笔题写的“陈镜湖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遒劲的大字。陈镜湖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是1984年由中共建平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的。在纪念碑后面,是陈镜湖烈士墓,烈士遗骨安葬在此。

  陈镜湖字印潭,又名李铁然、陈小秋,1901年10月25日出生于热河省建平县哈巴沁村(今建平县富山乡富山村)。

  陈镜湖兄弟6个,他排行老大。父亲陈君在村里私塾教书,陈镜湖8岁时随父亲在本村读私塾。4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建平县高等学校。因文章写得好,被誉为“铁杆文章”。

  1915年,15岁的陈镜湖由父母包办,与西大杖子村16岁的耿氏姑娘结婚,后来育有一儿两女,但儿子13岁夭亡。

  1918年,陈镜湖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念书期间,耳闻目睹了帝国主义肆意瓜分中国的行径,激发起强烈的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的革命意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出现了两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组成的革命社团组织。一个是由周恩来、邓颖超等人组建的“觉悟社”;另一个就是陈镜湖所在的“新生社”。1920年4月1日,新生社创办了《新生》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潮,宣传革命主张,还与觉悟社讨论在天津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1920年10月,根据李大钊的意见,新生社改组为“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此,陈镜湖结识了李大钊。

  1922年8月,陈镜湖考入南开大学。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陈镜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地区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热河地区国共两党最高负责人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以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陈镜湖服从党的决议,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自此,他以特殊身份投身到国民革命的行列中。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具体帮助下,以解决改组问题为中心内容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并致开幕词,在会上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大会,陈镜湖作为直隶省代表出席会议,并于此间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1924年2月,陈镜湖受党的派遣,到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西北军宋哲元部任支队长,在察哈尔、绥远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从此,陈镜湖离开了学校,走上了职业的革命道路。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陈镜湖被任命为热河民军司令、骑兵旅长等职,先后到家乡建平以及多伦等地扩编民军。“那年,陈镜湖回建平招兵,住在离家几里地的叶柏寿,也没顾得上回家探望父母妻儿,只托人给家里捎了个口信。他二弟陈镜海到叶柏寿去找他,结果陈镜湖已经起早走了。”建平县地方党史助研员胡广志说,“陈镜湖刚刚率队离开建平,他的家就被奉系军阀洗劫一空”。

  1924年12月,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时,陈镜湖多次拜访孙先生,聆听其教诲。孙中山抵达北京后,陈镜湖作为孙先生北上特派宣传员,赴热河宣讲孙先生的《北上宣言》。孙先生逝世时,陈镜湖又作为热河省代表前往北京祭奠。

  1925年冬,李大钊在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成立大会。陈镜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出任中共热河省工作委员会首任书记,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热河省党部执行委员。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陈镜湖是热河地区国共两党最高负责人。

  为了建立一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李大钊与冯玉祥达成默契,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组建了3个骑兵纵队,命名为“内蒙古特别民军”,陈镜湖任第二骑兵纵队司令。胡广志说:“当时一个骑兵纵队3000多人,三个纵队总共1万多人,配备精良,马是蒙古马,武器是苏联援助的,人是共产党的。”不久,陈镜湖率第二纵队与军阀张作霖、阎锡山作战。

  胡广志说,辽西地区早期的革命者有三四十人,其中以陈镜湖、韩麟符、郑丕烈、杜真生为代表,他们在当时被称为 “热河四杰”。

惩恶扬善的父母官

  1926年9月17日,陈镜湖参加了著名的“五原誓师”。随冯玉祥部向西挺进,先后到甘肃、宁夏、陕西等地讨逆,深得冯玉祥将军的器重和赏识,赞誉他“少年英俊”。在进入陕西去土默特旗准备参加会议的途中,陈镜湖被捕。不久,经组织营救获释。西安解围以后,陈镜湖被任命为陕西省蒲城县县长。

  笔者走访了电影《陈镜湖在1926》的编剧、作家高鸿勋,他告诉笔者:蒲城县是汉中要地,西安的东大门,是汉代刘邦起兵的地方,也是杨虎城将军的家乡。陈镜湖在这里当了一年县长,做了许多深得民心的事。

  蒲城县本来粮草丰茂,但是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当时蒲城县有一个地方军阀叫缑(gōu)天相,是当地的土皇上,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残酷剥削压榨,一年就征收三年的粮税,逼得贫苦农民叫苦连天。陈镜湖到任后,减轻百姓赋税,当年只收当年粮税,而且将每年的粮税减半。缑天相因此百般寻衅滋事,后来陈镜湖调集军警,在终南山中,设计把缑天相捉拿并果断处决,为蒲城百姓除了一霸。

  此外,陈镜湖看到当地文化落后,百姓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于是,陈镜湖主持创办了“蒲城县立国民师范学校”,并亲自兼任校长,亲自书写了校匾。县长兼职当校长,培养老师,为蒲城县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陈镜湖夫人耿氏在回忆丈夫这段经历时说:“家里听说他在陕西当上了县长,我老叔陈刚就去陕西看他。老叔回来告诉我们,陈镜湖名是县长,吃的、穿的却不像个县长样。屋里有点儿土豆、粉条是老百姓给的,别的啥东西也没有。我老叔回来,一文钱也没给捎回来。 ”

  陈镜湖离职之时,浦城各界百姓依依不舍,沿街送别,称赞他是清正爱民的好县长,情系百姓的父母官。

牺牲时年仅33岁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镜湖被选为内蒙古代表,出席“五大”。

  1930年下半年,中共内蒙古特委遭到破坏,特委书记郑丕烈等人被捕,陈镜湖与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为了尽快接上组织关系,在多方寻找无果的情况下,他会同内蒙古特委原委员刘刚,穿越沙漠、草原,艰难跋涉,徒步数十个日夜,终于到达苏联,找到了共产国际,通过中共中央驻莫斯科代表蔡和森接上了组织关系。回国后,陈镜湖受命重建中共内蒙古特委,并担任内蒙古特委临时书记,为隐蔽与安全起见,从此化名李铁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陈镜湖立即以中共内蒙古特委的名义,向全区各族民众发出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10月2日,在内蒙古各旗县党组织代表联席会议上,陈镜湖当选中共内蒙古特委书记。陈镜湖主持内蒙古特委工作期间,系统总结内蒙古党委工作经验教训,批评党内机会主义错误,提出组织建设和抗日斗争的具体任务,为党中央指导内蒙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33年3月,日军侵占承德。党组织派陈镜湖到冯玉祥的“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中任“参议”,党内仍担任内蒙古特委书记。5月初,沽源、多伦等先后失陷。5月12日,陈镜湖奉命带领参谋朱耀远及警卫员,从张家口出发,乘汽车去往张北县点验军队。途经桦树粱,遭到当地反动民团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想到的不是妻子儿女,而是党的事业。他叮嘱警卫员:“我流血过多,活不成了,死后你把情况速报告张大鼻子(柯庆施)和王、惠(王月庭、惠世如),转告中央……”

  陈镜湖牺牲后仅14天,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冯玉祥将军率领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浴血奋战收复察东。战事结束后,在张家口落成“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塔尖偏向东北,以示不忘东北沦亡之意。在铭刻于塔身的“察省抗日战役伤亡官兵一览表”中,第二位写着:参议陈镜湖。

身背“军阀”恶名50年

  陈镜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而且是北方地区党组织和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却一度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

  陈镜湖牺牲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参议,而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却鲜为人知。一度背负着“军阀”的劣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81年春节,建平县富山乡的一位傅姓农民从赤峰乘坐火车返乡,对面的一位旅客在看一本《百柳》杂志。傅姓农民借来翻阅时,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标题是《路漫漫——我的革命引路人陈镜湖》,署名王逸伦。王逸伦是1932年由陈镜湖介绍加入共产党的,离休前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看完这篇文章,傅姓农民心想:这陈镜湖莫非是同乡陈洪声的大爷?于是,他就把杂志带回了家。这个傅姓农民的父亲在砖厂做会计,而陈镜湖的侄子陈洪声当时也在砖厂上班。他们辗转找到赤峰《百柳》编辑部,又到呼和浩特找到了王逸伦。王逸伦又联络到老战友惠世如(时任贵州省统战部部长)等人,大家的共同回忆,才使这段历史得以还原。

  1983年1月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追认陈镜湖为革命烈士。

  陈镜湖夫人耿氏86岁去世前曾留下一篇回忆丈夫的文字,其中写道:“他总告诉亲戚邻里,妇女不要缠足,不要置地,将来土地、房产都是咱们大伙的。”陈镜湖夫人藏在娘家夹层墙里得以保存下来陈镜湖的一件大衣,一个皮箱,一本《康熙字典》。陈镜湖烈士纪念馆展厅展出陈镜湖生平经历的资料和图片100多幅。这些珍贵遗物默默记录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记录着陈镜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来源:今日朝阳网

[责任编辑:熙楉]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