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天辽地宁,风景这边独好(王铁兰)

摘要:志摩眼中的康桥是天底下最优美宁静、极富灵性的地方;余光中记忆中的江南是鸟语花香、细腻柔美的场所;老舍心中的济南是浸透着如诗如画、浓郁神韵的地方

天辽地宁,风景这边独好

文/王铁兰(辽宁朝阳)

  徐志摩眼中的康桥是天底下最优美宁静、极富灵性的地方;余光中记忆中的江南是鸟语花香、细腻柔美的场所;老舍心中的济南是浸透着如诗如画、浓郁神韵的地方;笔者眼中的辽宁是天辽地宁大海浩淼、江河荡漾最美的地方。

  美丽富庶的辽宁,位于辽东半岛,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是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是第一朵花开放的地方。七千年前就进入新石器时代,历史久远,底蕴深厚。文化沉淀极丰富,文化板块特征十分明显。更能突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工业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

  辽宁政治清明,讲究诚信,理念新,干劲足。十四个市在省委、省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成绩显著,蒸蒸日上。政府巡视“回头看”,工作缜密,立法严谨,有力度,百姓称赞。在这片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百姓心里树起了一块块感人的丰碑。

  辽宁交通发达,是通往关内的咽喉,又是人流物流中心。交通干线宛如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辽宁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诚招八方来客,广揽天下人才。辽宁人以巨大的包容之态,与世界朋友精诚团结,相融相生。

  辽宁的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大秧歌、广场舞、交谊舞、太极拳等,随处可见。绿树掩映着热闹的场地,鲜花簇拥着美丽的城市。茶余饭后,乐曲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歌声唱出了人们的肺腑言,处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

  旅游事业兴旺发达。沈阳的故宫、北陵,大连的发现王国,丹东的天桥沟,锦州的世博园,建昌的大峡谷,朝阳的地质公园,盘锦的红海滩……旅游业让人刮目相看。

  辽宁的建筑业发展极快,高楼林立,大桥横架,长虹卧波,“示范村”整齐优雅,旧貌换新颜。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建筑是城市的骨骼;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企业是城市的动力;文化是城市的精髓;人民是文明的主宰。最响亮的名片是人打造的,最光辉的城市是伟大人民创造出来的。在岁月面前所有的荣耀和光环都会褪色,惟有城市的品质永不改变。

  辽宁人才济济,自古以来就有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誓死如归的人。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经典。十四个城市中,有许许多多历史带不走的动人心弦的事件,有很多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脚印,或深或浅都印叠在历史的典籍中。诸多功勋卓著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赫赫战功,都给每座城市增添了太多太多的亮丽风景。

  今天,辽宁人民生活得如此美满幸福,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的。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英魂与辽宁共存,业绩与日月同辉。我们也要为天辽地宁的家乡多作贡献。为建设美丽的家乡,为缔造和谐文明的先进城市,为让辽宁更美好,“君子负载而行”,任重而道远。作为辽宁的子民,没有理由不再接再厉,没有理由不奋斗终生。

  为了振兴辽宁,再上新台阶,努力奋斗,不忘历史,牢记国耻。从小学生做起,掀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热潮。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自信心,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要感他人之恩,责己之过,恕人之错,忘施人之惠。唤醒他们心底的善良,承载感恩的举动。

  中青年人是国家的栋梁,中流砥柱,更要发奋图强,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多为家乡出力、献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出一番建树,为振兴辽宁献上一份厚礼。

  辽宁老人也不能袖手旁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发挥“五老”的作用,为振兴辽宁,为家乡贡献一份绵薄力量。不能成为儿女的累赘,不给社会找麻烦。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口不绝六艺之文,手不停百家之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还要融入社会,多参加公益活动。

  辽宁人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康庄大路。就像一艘航船,走过春之和煦,夏之热忱,秋之成熟,冬之纯洁。在整个征程中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辽宁人从不满足如今的现状,因为我们懂得:只要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圆满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丰盈的收获。更懂得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辽宁人坚忍不拔,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弯腰。无数的艰难险阻构成了辽宁人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让辽宁人学会坚定与执着。相信只要有信心,没有完成不了的大业。

  辽宁人有骨气,不改初衷,永不言败。发扬革命传统,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步往一处迈,使发展中的辽宁再上新台阶。让本就风雅高贵的中华美德代代相传;让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家乡青春永驻;让繁华似锦的家乡亮丽多彩;让发展中的故乡锦上添花。

  天辽地宁,风景这边独好!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写一些文章在报纸或网站上发表。经常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和社会活动,并多次获奖,被评为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市模范家庭。

  [助编 明月  责编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