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看完《外交风云》这部电视剧,我就去了这个地方(王铁兰)

摘要:早就听说银冈书院是周恩来总理读小学的地方,那里还有他雄伟的塑像,很想一睹为快,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总理。

看完《外交风云》这部电视剧,我就去了这个地方

文图/王铁兰(辽宁朝阳)

  十一月中旬,我怀着刻骨铭心的感动,踏上风驰电掣的客车,前往铁岭银冈书院参观,原因是我刚刚看完《外交风云》这部电视剧。看到周恩来总理在任外交部长和国务院总理时,所经受的千辛万苦,吃的粗茶淡饭,甚至和毛泽东主席共吃一个馒头,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总理日理万机,我认为他不是病逝的,他老人家是累逝的。

  早就听说银冈书院是周恩来总理读小学的地方,那里还有他雄伟的塑像,很想一睹为快,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总理。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银冈书院座落在铁岭市,是清朝顺治十五年湖广道御使郝浴兴建的,它开了东北教育之先河,351年后也就是2009年9月9日,秉承历史精髓的银冈学院正式落成。

  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并且是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是关东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取道山东、天津,到东北铁岭银冈书院读书。从此,他离开了淮安破落的封建家庭。他曾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里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堂兄辈一样走上悲剧的下场。”在沈阳下车时,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伯父说:“中华不振啊!”再加上周恩来看到中国妇女被洋人欺侮,所以,他心里憋着一口气。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时,其他同学回答读书是为了挣钱为了当官。周恩来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及全体同学赞叹不己。

  如今的银冈书院已成了纪念馆。书院正门,是两扇镶嵌着乳钉的锃亮的朱油漆大门。石阶和上马石凸凹不平,显得沧桑古朴,门楣上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银冈书院”格外气派。正门对面有个大影壁,浮雕很醒目。院内有正房及东西厢房,后面是书院学堂。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读书,学习古文和近体文。炕上摆着书桌,东墙边有书橱一对,刻有楹联一副:晨登讲习歌尧舜,千山翠色落银冈。并有“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的名句。地上有八仙桌和太师椅,是先生授课的座位。

  院子中间,是周总理高大威武的白色花岗岩雕像。建书院时就栽下的一棵老榆树,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日夜俯瞰着书院,记录书院教化育人的功绩。乾隆时期,诗人商其果以老树为题赋诗一首:“老树婆婆满院荫,每当风雨做龙吟。三春铸得钱无数,洒落人间总不寻。”足见诗人对老树的爱慕。

  走进纪念馆,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三个板块:《新生活的起点》《第二故乡情》和《历史伟人周恩来业绩展》。新生活的起点是周恩来开始在此读书。第二故乡情是周恩来关心惦念铁岭的父老乡亲。1962年6月15日,他回到少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深入群众,体察民情。

  我重点参观了业绩展,业绩展共分为六个部分:一,不忘初心,坚守信仰。他一生遵奉自己的誓言,不论革命如何困难,斗争多么残酷,局势多么复杂,他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二,对党忠诚,维护大局。周总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党无限忠诚;三,热爱人民,勤政为民。他把自己当成“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忧乐,共奋进;四,自我革命,勇于奋斗;五,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一生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六,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这22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30多件文物,成了总理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杰出的楷模——周总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虽然身居高职,从不搞特殊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并订下了“十条家规”,心底无私,天下为公。身后,连自己的骨灰都撒进了祖国的江海。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高尚!

  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周总理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给人以情的筋骨,力的勃发。

小链接
  王铁兰,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退休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退休后又应聘于富民高中,工作了12年。如今赋闲在家,经常写一些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每年百余篇文章见报。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比赛,多次获奖。自愿参加社会活动,被评为朝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用智慧和爱心经营的小家,被评为朝阳市模范家庭。

  [助编 繁花似锦 责编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