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养心殿(终结篇):大清王朝的权力中心(上)(张松)

摘要:自咸丰帝起,大清王朝开始进入一个迅速的下滑期,内外交困、危机迭起。

养心殿(终结篇):大清王朝的权力中心(上)

文图/张松(辽宁沈阳)

  自咸丰帝起,大清王朝开始进入一个迅速的下滑期,内外交困、危机迭起,而已成为事实上国家权力中心的养心殿,自然留下了权力更迭、风潮变幻的岁月投影。

01

逃离养心殿的咸丰与同治

  大清帝国挺到咸丰朝时,已是一艘千疮百孔的将沉破船了。住在养心殿里的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zǎi zhǔ)绝非昏君,但自秦始皇以来,他却不幸沦为历代帝王中最命苦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摊上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与坍塌,他碰上了……当曾横扫天下的大清八旗劲旅在京畿门户八里桥被英法联军的枪炮无情射杀,当圆明园的冲天火光燃红了京城夜空,从养心殿仓惶出逃的咸丰皇帝,无限凄楚地向历代先祖御容告别,奔向热河避暑山庄,一去不返。从此一蹶不振,精神萎靡,靠女人、鸦片、丹药维系残生,最终纵欲而死,凄凉谢世。

  为挽大清危亡,咸丰帝登基伊始便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他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他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他革除弊政。他罢斥了道光朝昏庸无能的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他严惩贪腐,发起洋务运动,使颓靡的大清王朝顿时回光返照,一片光明。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喻大华评价说:“咸丰在整顿吏治方面是个狠角色,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还要厉害。”“他任贤擢才,洞观肆应”,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的国策。

咸丰皇帝像(资料片)

  咸丰皇帝勤勉朝政,非常节俭,宫殿门坏了,他不让修,衣服烂了也不让做新衣服。为了筹措巨额军费,他甚至把内务府金钟都砸碎铸钱。对待外国列强,他极端强硬,不到万不得已一步也不退让。

  著名历史学者茅海建认为,咸丰帝知道自己不是绝顶聪明,但绝不会承认自己不够当皇帝的资格,他知道了太多当皇帝的规范、原则、机谋、策略和秘诀,知道了太多的成功和失败的治国经验。他认为只要按照恩师杜受田的教诲,只要按照千年不变的政治教科书所阐释的经义,只要按照“康乾盛世”的祖制,必然会重现大清辉煌。他非常注重克己,尽量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帝德”,即使是朝野对他个人私行的批评,也能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在历代帝王实属罕见。

  不过,与之相反的学界意见也比比皆是。剖析咸丰帝的执政缺失,费正清先生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辛辣指出:看来他不是一位明智而坚强的领导者,他对外部世界极端无知。

养心殿银“甲子万年”元宝式火锅(张松摄)

  如果说咸丰皇帝逃离养心殿、逃离紫禁城是因外敌入侵,被逼无奈所致,那么他的儿子、即位的同治皇帝每每从皇宫大内溜出,则纯属主观愿望,实乃皇家纨绔子弟的浪荡行为。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在位期间,清廷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汉族重臣灭掉了太平天国、镇压了捻军起义及陕甘风波等一系列国内动乱,并开始兴办洋务新政,已油尽灯干的清朝后期居然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但上述政绩的取得,与这位五岁登基的小皇帝毫无干系。慈禧太后每天“垂帘听政”,而坐在皇位上的同治帝,不过是个有如提线木偶的摆设,所有的军国大事均由其母后与六叔恭亲王奕䜣处理,同治根本不用动脑子,严重缺乏存在感。他唯一的提案是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但很快被朝堂重臣与两宫太后以国穷财匮为由断然否决,这严重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同治皇帝像(资料片)

  身为傀儡皇帝尊严已失,更窝囊的是,同治帝的婚姻生活也很不幸。同治帝喜欢慈安太后为他选中的出身正蓝旗名门的阿鲁特氏,但慈禧则相中了富察氏,视阿鲁特氏为眼中钉、肉中刺,有事没事就找儿媳麻烦,变着法的不让同治与皇后同房。

  一次,同治帝生病,阿鲁特氏去养心殿探病。病床前,阿鲁特氏向同治帝诉苦,抱怨太后无故责骂他,说到伤心处,不禁声泪俱下。当时同治帝病情已有所好转,于是劝皇后暂且忍耐,总会有出头之日。孰料,同治帝夫妇说的悄悄话,却被躲在养心殿东暖阁外的慈禧太后偷听。听到阿鲁特氏竟敢在背后告状,慈禧勃然大怒,全然不顾儿子的病情,直接冲入养心殿内,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痛打,并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同治帝本来就身体虚弱,看到这一情景,又急又怕,竟然昏厥了过去。看到儿子昏倒,慈禧觉得有点做过火了,于是免除了对皇后用刑,但同治帝却因此事受到严重刺激,发生“痘内陷”的病变,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不久便撒手人寰,年仅19岁。

  还有一种说法称:同治帝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死于梅毒。因为在皇宫内生活不如意,缺乏温暖,在恭亲王奕䜣之子载澄的挑唆下,同治帝经常偷溜出宫,寻花问柳,结果染上脏病,不治身亡。此事,在史学价值很高的黄濬所著的《花随人圣庵摭(zhí)忆》中,有明确记载。

  紫禁城、养心殿,是同治帝的伤心地,而铸成他人生悲剧之罪魁,恰是他的生母慈禧太后。

(未完待续)

小链接
  张松,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供职于辽沈晚报社,为该报历史文化专版“摆渡辽河”主笔,副刊部主任记者。从事辽宁历史文化研究已近十年,出版及参编著作达十余本,达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辽宁风情小镇》《三燕寻踪》等。近些年,在为朝阳、北票与三燕后人间牵线搭桥、积极宣传朝阳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松展馆

[编辑 安然]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