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寒露时节,别以为收完秋就没事了,还有这些在等你!(史庆友)

摘要: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为寒露节气。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秋分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凉,快要凝结成霜了。因此有“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之说。

寒露时节,别以为收完秋就没事了,还有这些在等你!

文图/史庆友(辽宁阜新)  编辑/繁花似锦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为寒露节气。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秋分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凉,快要凝结成霜了。因此有“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之说。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冷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疏,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我国古代的人们就把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深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凝结为霜”了。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晴空万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寒露节气,鸿雁大举南迁,其它候鸟如燕子等都不见了。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辽西正是收割的黄金时期,我们地区的所有农作物都已成熟。农谚说得好:“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利用好天气,抢晴天收获,晾晒,做到颗粒归仓。

  近日下乡,所到之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色。在我们这里,今年可以说是个丰收年。所到之处,高粱红,谷子黄,玉米如金塔,真馋人。

  据统计部门初步测算,农业产量有望达到历史较高水平。今年我们镇的种植业有新突破:玉米、花生、杂粮呈犄角之势,各占三分之一。全镇种8.2万亩花生,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花生亩产有望达到400斤,花生成为旧庙老百姓种植业的当家品种,是一株怒放在致富路上的富裕花。

  今年的玉米由于品种选得对路,农科部门产前、产中服务及时,整个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不如意的地方,走到田间真的让人流连忘返,一掐子粗的玉米棒子半尺多长,非常整齐。统计部门测产,玉米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

  由于去年的高粱市场价格比较高,每斤比玉米高出0.2元以上,高粱的种植面积比往年增长。新邱村赵春江今年种了135亩高粱,远远望去,一山坡,火红火红的,如诗如画。据赵春江讲,每亩高粱最少产1200斤,每斤1.05元,每亩收入最少也得在1200元。他家今年种地收入最少也得达到10万元,种地年收入10万元,听着就让人舒心。

  在旧庙的农田里,今年出现了新鲜事:一是镰刀退休了。往年这段时间正是用镰刀的日子,而今年,由于小型收割机被利用到大面积的花生上,人力割地的场景少了。海力板村农机户王刚家买了两台花生收割机,爷俩给乡亲们打工,一天最少收花生30亩,每亩收费30元,一天收入近千元,机械收花生又快又好,爷俩成了村中最忙的人。他们每天的活儿都排得满满的。

  寒露时节还有好多农事要做。

  大白菜、萝卜、菜花和芥菜进入生长后期,要注意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暖棚要抓紧进行秧苗嫁接、移栽,做好保湿防寒工作,尽快转入冬茬生产。

  这个时候,果品已经全部收获,卸完果要管树,追施底肥、浇水、喷药防病,早施基肥,利于分解发挥肥效,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抓紧清园,深翻树盘,及时进行秋季修剪,采取疏枝、轻截等技术措施,利于养分积累,促花、透光效果显著。

  畜禽喂养在这时也要讲技术,对怀孕母畜要更加细心管护。牛、驴等草食家畜要在夜间添草料,才能保证家畜膘肥体壮。这个时节也是家畜疫病易发季节,必须及时做好猪、牛、羊、疫病预防接种,做好秋季防疫工作。

  天气转凉,及时做好配种工作,确保发情的母畜不空怀。眼下是牛、羊放牧的最好季节,要做到早放牧,迟归栏,为越冬提供良好的膘情。养牛、养羊户要及时做好玉米秆杆青黄贮,为牛、羊越冬及明春备足青绿多汁饲料。

  对于饲养蛋鸡户要增加人工光照,可提高产蛋量。十月份为蛋鸡换毛季节,产蛋量明显减少。为加快换毛,可在换毛初期减少食量,持续一个星期左右,使其营养不足,促进掉毛;后半个月,加强营养,促之尽快进入产蛋高峰期。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安排好日常起居,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寒露,是一个忙碌的节气。朋友们,趁着秋阳,走田野阡陌,看粮丰人勤的景致和灿烂笑容吧!大田里粮豆丰收喜人,果园中硕果累累,到处粮丰林茂。多彩的秋天和丰收的欢欣,浸透农民的心田,也在网络中流淌,让我们共同享受丰收的快乐吧!

  史庆友,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有作品发表于《辽宁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

  [责任编辑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