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行(王庆民)

摘要:春风又吹来了,挺立的汉子的周边,雾,渐渐散了。

雾中行

文图/王庆民

  灰蒙蒙的,似见又不见,像纱;凉丝丝的,似湿又不湿,像雾;不绝如缕,似很远又很近,像情。雨水已过了,见到了“雨水沿河边”的情味儿。这天儿,就送来了春的气息。微风吹在脸上,没有了前几天的凛冽。人和这雾,缠缠绵绵的。

  在模糊中思索,一个人漫步在河边的杨树林里。眼前的树干,白森森的,没有阳光,却闪着亮。枝杈,本就长在树干的上面,隐入雾中,上面传出清脆的叫声,竟增添了几分神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是朱元思的句子,这句子写的就是好。尽管是朱还是宋,后人都说不清了,可这妙句仍然众口传诵。

  杨树的枝条,“轩邈”在蒙着纱的雾里,被凉丝丝的雾氤氲着,演绎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调。喜鹊,不时地发出一声鸣叫,是雾里看不见伴儿了吧,叫得多么急切!真的呼朋引伴。“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记得朱自清的散文这样写过鸟儿。鸟的大喊大叫,是在雾漫漫的林中传递情感吧?或许有人懂得。林边沿河的小土路,被人走得硬硬的了,光光的、湿湿的,也就没有尘。

  弥漫,雾就是这样!想走近它,它竟躲出挺远。我眼中的那些,走进去的,宛然雕塑,在迷茫的笼罩中。我呢,总在外面走。

  走到树林尽头,开阔的农田里残雪还没有融化。雪地里,两位搬玉米秸秆的男女朝这边看我,指指划划。我忽然想到:别人看我,也在笼罩之中啊!世上有很多事,近了,竟看不见了;远一点儿,竟看得出了。跳出去看,会看得更好,可是,跳出去很难啊。说聪明人找牛,会到高处看,可最难办的就是怕找不到高处。总觉得自己站得高,也会“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哇?

  海里营子村头的炮仗真响!小填仓刚过,再就要到大填仓了。现在,农村随便放二踢脚(双响)的也少了,一般也都是应个节令放放。白白的火药烟儿,传递着悠远的情味儿。

  等回到凌河西大堤的时候,古塔、古寺,红灯、高楼,都在薄雾缭绕之中,遮遮掩掩的,变幻着我心里的梦。

  每天这个时候,夕阳该挂在北塔肩膀上了,可今天,就怎么也看不见。于是又生奇想:不能啥都看透,看透就没味儿了。一些大剧,故意整点烟雾,就怕你看透吧。可我还是看清了:古塔,真正挺挺的汉子。又往东一望,慕容皝,挺立着高大。巨人的肩膀,不是前进的阶梯吗!

  春风又吹来了,挺立的汉子的周边,雾,渐渐散了。

小链接

  王庆民,蒙古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退休于朝阳师专,副高级职称。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协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爱好写作。有诗词、散文、小说、楹联、教学论文等发于《诗词》《辽西文学》《民间文学》《辽海诗词》《作家天地》等各级报刊。曾被评为朝阳市优秀楹联家。有一些作品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本文原载于2016年3月11日今日朝阳网<资讯><智慧城市>栏目,转载时略有改动,原标题:《雾中行》)

[责任编辑 寻冬]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