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声网】用另一只眼看李清照(王劲松)

摘要:我旅游路过山东济南时,猛然间想起中国词坛巨星之一的李清照来,不觉有些凄然。后又行至浙江杭州、金华,江苏南京一带,李清照的大名反复在脑海里映现。

用另一只眼看李清照

文/王劲松 编辑/繁花似锦

  我旅游路过山东济南时,猛然间想起中国词坛巨星之一的李清照来,不觉有些凄然。后又行至浙江杭州、金华,江苏南京一带,李清照的大名反复在脑海里映现。联想起几十年前郭沫若先生批评李清照的“寡妇心态”文章,“寻寻觅觅……”也看到时下有人撰文说李清照“身材粗大、面貌丑陋,并非美女……”云云,便萌生写一点儿文字的意念,于是则构思了这篇小文。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关于她的去世时间,《辞海》里写1151年,《辞源》1084——?网上相关文章多数写1155年。李清照是南宋济南章丘明水镇人,号易安居士。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官吏,进士出身,在宋徽宗时期担任礼部员外郎,甚得苏东坡赏识;母亲王氏,出自名门,大家闺秀;其夫赵明诚书香门第,他的先人考中过状元,他是书画金石搜集、考据名家,也做过地方小吏。李清照一生中写了不少诗、赋,而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是词作,是大名鼎鼎的女词人,名震当时,流芳后世,享誉国内外,被赞为“天下第一才女”。她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女作家之一,主张“自辟蹊径,别是一家”,不落俗套。对于这样一位名垂千古的文坛奇葩,千年来,文人墨客对其评价却有微词,对她的词情文采、艺术成就一致认同肯定,而对其作品的思想性、积极性则褒贬不一了。有人说她是中国历史上顶尖级的词人,空前的女作家,婉约派的领袖,独成体系,是华夏乃至全世界词坛上的大姐大!也有人说,她的词作是闺怨缠绵之吟,悲凉凄楚之咏,消极厌世之叹,没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内涵……却很少有人发掘她作品中的另一面——积极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诚然,她的前期作品多属吟咏悠闲、恬适的生活情趣,山水林木、风花雪月跃然笔端,这与她的生活环境相关。父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和官员,社会名流;丈夫家中豪富,担任小官,经济条件非常优裕,作为一位中上层贵夫人和在文化氛围极浓家庭长大的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知识分子生活。她专心于填词、写诗、撰赋,又兼绝顶聪明、睿智,所以,其作品能够登上巅峰,时人莫敌。某年重阳节近,她写了一首《醉花阴》,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丈夫阅后拍案叫绝,但也有不服之意,想与她比试高低,于是他闭门谢客,冥思苦索,熬煎了三天,写了50首词,把妻子的《醉花阴》掺杂于他的50首词里边,说是自己的新作,请好友陆德夫鉴赏,评判优劣。诗词鉴赏专家陆德夫再三推敲,最后认定:“‘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三句绝佳。”她丈夫只得俯首认输。

  金兵铁蹄践踏中原,北宋的江山破碎,李清照的甜梦也破碎了!济南陷落,举家南奔,公元1127年流亡至江宁府,开始了在战火硝烟里挣扎,在颠沛流离中逃命;不久,丈夫被南宋小朝廷委任守城官职,也因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弃城而逃,病死于逃难途中,她们苦心经营多年的书画金石珍品大部散失。处于孤苦伶仃、举目无亲、饥寒交迫、混迹在狂奔乱窜难民队伍里的文弱女子,只能发出凄凉、无助、失望和离乱之苦的哀叹,从此她的词风骤然巨变,情调感伤、凄婉、愤慨,于怀念故国、故乡、故人中,蕴涵着爱国、忧国和奋争的拳拳之情。

  第二次婚姻失败,她极受打击。丈夫死后,战乱未息,人民四处逃难,她一个弱女子,处境可知一斑,手中的值钱东西被赵明诚小妾“云卷走”,她身无分文,生活所迫,只好嫁给小吏张汝舟。三个月后两人分开,因为张汝舟爱的不是她横溢的才情,精妙的诗词,而是瞄准了她手里仅存的金石书画等宝物,因此两人貌合神离,他对她经常施以家暴,打得她鼻青脸肿,忍无可忍,只好分手,寄居弟弟家里……终生未生子女……

  正是时局的变乱,使她的创作风格与此前迥异,南逃后写的一首《渔家傲》,借梦中见到天帝时“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意思是她已是国破家亡、丧亲失偶、无处栖身之小女人了。她回答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欲去渤海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离开这战火燃烧、金兵肆虐、民不聊生的地方,寻找一方平静、安身立命之所,寄托她的残生余年,揭露了时局动荡、苦不堪言的政治背景。《声声慢》虽然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此凄清、冷峻的描述,但它所反映的却是千千万万个命悬一线、朝不保夕、悲苦妇女的共同命运!不单单是她一个人的苦难,而是南宋王朝支离破碎的缩影和侧面暴露。她晚年作的《永遇乐》用今昔对比手法,写元宵佳节之夜,抒发了对故国东京汴梁的无限怀恋,“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看元宵灯会,快乐欢悦。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吐露了京城不再、故乡难回,南宋人民的心灵之纠结,不愿意出去观灯赏景,只在帘儿底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暗讽了当时南宋小朝廷苟安江左、屈辱求和、仍在歌舞升平,忘记了沦陷的大半个祖国!这正与诗人林升痛斥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异曲同工之讽。词人背井离乡、流寓金华时,愁绪万千,心力憔悴,于高宗绍兴四年信手写下《武陵春》,叹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许多愁,已不是她个人的愁,而是百姓愁,民族愁,国家愁,只不过借自己的生花妙笔挥发出来而已,是千万人民之声的共鸣!她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直抒胸臆,表达了誓死如归、以身许国女丈夫的英雄气概,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证明李清照忧国忧民的另一面吗?

  公元1155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5月12日,一代名媛、文坛巨匠、女中魁首病逝,终年71岁。

  文学是需要百花齐放的,求同存异,各展丰姿,词坛也不例外。既有苏轼、岳飞、辛弃疾等豪放派词风,也应有以李清照为领袖的婉约派一席之地,她的艺术成就是值得推崇的,她的地位也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李清照那种驾轻就熟、信手拈来、精到飘逸、轻松洒脱的造诣,在女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说她是女词仙、词后、词魁都不为过。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金石录》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一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传世。

小链接
  王劲松,笔名劲松,木公,澹然斋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十几年的海军生活,三十年的中专语文教师,高级讲师。著有《“安史之乱”探新》等五部书,在市、省、国家报刊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杂谈、散文、诗词、编纂朝阳市政府志、佛经哲理故事等,总计400多万字。

  [责任编辑 半夏]

【本网声明】


电脑版
手机版